1.药物治疗 诊断明确或术后病人主诉疼痛应积极控制。最好在疼痛发作前,遵医嘱给予药物。一般慢性疼痛病人需较长时间用药,为了维持血浆药物浓度在治疗水平,采取定时定量服用法为好。若疼痛发作时临时使用,往往需用较大剂量而维持时间较短。
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方法有:①解热消炎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达到镇痛目的,镇痛部位主要在外周,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等。用于解除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效果较好,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痛无效。②麻醉性镇痛药:通过与中枢神经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果,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喷他佐辛等。用于急性剧痛和生命有限的癌症晚期,但这类药物很多有成瘾性。③催眠镇静药:常用的有苯二氮芥类(如安定、硝基安定和艾司唑仑等),还有苯巴比妥类药物。此类药物反复应用后,易引起依赖性和耐药性。④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⑤抗忧郁药:因长期受慢性疼痛折磨,病人常常会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低落、言语减少、行动迟缓等,故需用此类药物。常用的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用于治疗患肢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⑥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现多主张采用三步阶梯给药方案。第一步,开始时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一般用解热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第二步,随病情发展,改用弱麻醉性镇痛药,如可卡因;第三步,疼痛进一步加剧,上述药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才选用强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还可采用复合用药以提高镇痛效果。
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硬膜外给药方法。
一般以采用口服法较好,多用于门诊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以及住院病人中采用与全身用药结合应用口服给药方法。术后病人的中、重度疼痛不宜采取口服给药方法,因为口服给药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并需要病人胃肠道功能正常等条件。
肌内注射比口服给药起效快,易于迅速产生峰值作用,是我国围手术期镇痛病人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但药物脂溶性及局部血流情况可影响病人的血药浓度,而且因药物吸收时间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等变化,病人的血浆药物浓度波动很大,不同病人之间应用同样药物,其药物浓度不同、峰值作用时间亦长短不一。此法将被逐渐静脉持续给药和按需止痛的方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