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虚心宽容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理解,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让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虚心、宽容,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答案】D。解析:所谓“全民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对象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而且是一种必需。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为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和教育对象的扩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6年起设立首次以个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孑L子教育奖”.用于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这是国际教育界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也说明孔子对全民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二者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基本内涵和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全民教育思想可以从孔子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有教无类”并非讲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故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4.【答案】C。解析:《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博学之”意在做学问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同时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为第二阶段,即不耻下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是为“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是做到“知行合一”。
5.【答案】D。解析:此教师的行为的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人格权和财产权,属于违法行为。故选D。
6.【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故选C。
7.【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本法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8.【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可推迟至7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选D。
9.【答案】B。解析: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是符合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条件的法律事实。
10.【答案】B。解析: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规在内容上是针对某一类教育管理事务发布的行为规则,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作出决定,在形式和结构上必须比较规范,在时效上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制定、审定、发布须经过法定的程序。B项属于地方性的法律法规。
11.【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故选D。
12.【答案】C。解析: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其本身“兼容”、“发展”的特性,符合历史的发展。
13.【答案】C。解析:“花脸”又称“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14.【答案】D。解析: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是玉米而不是水稻,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我国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例获得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B项错误。黍指小米,稷指高粱,并没有提到水稻,C项错误。袁隆平的研究小组在海南找到野稻。并进行试验,对杂交水稻培育意义重大,D项正确。
15.【答案】B。解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口号。
16.【答案】D。解析:这句话是在讲姓氏的出处,王、侯、公孙这些姓氏很明显是和爵号有关。
17.【答案】B。解析:苏轼对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