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脆弱得不堪一击,27年的生命历程中,骨折30余次;
她,坚强得永不服输,一年半内通过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专科总共16门自学考试课程,开通了“瑞红心理热线”,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
人称“玻璃女孩”的魏瑞红,拥有和同龄人一样美丽的梦。她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决不会像玻璃那样易碎。初秋,河北邯郸市广平镇一所民房院内,一个矮小的身影正坐在板凳上,一步一挪,艰难地“走”着。她,就是魏瑞红。她的故事一如她的行走,一路艰辛……
我就是上帝最“宠爱”的苹果
“有人说:‘世上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所以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宠爱它的芬芳。’这样说来,我就是上帝最‘宠爱’的苹果。”魏瑞红这样乐观地看待她的不幸。
1979年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一个小生命降临在邯郸市广平镇一个魏姓家庭。爷爷给这个长孙女起名叫“瑞红”,意为希望孩子为这个家庭带来红色的祥瑞。
瑞红出生50多天时,母亲刘金美抓住她的小手翻转身体,孩子一声惨叫把刘金美吓出一身冷汗。瑞红一直哭闹不止,到村卫生所检查后才知,孩子的左臂骨折了。
家人把它当作是意外,并未深究。然而,一个月后,母亲抱着瑞红去医院复诊时,轻轻一碰,双腿又发生骨折。母亲一下子呆住了。一番细致检查后,谜团终于解开。“孩子患有先天性脆骨症,四肢只要轻微受力就会骨折,这种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寿命也许只有十一二岁,你们一定要善待她。”医生只留下这句话。
从此以后,骨折、接骨、再次骨折——这成为瑞红童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由于骨质异常脆弱,常常是医生正在接一处骨,却又牵扯到另一关节,再次造成骨折。瑞红5岁的一天,邻家的小伙伴塞给她一个烧饼吃。烧饼有些硬,瑞红用力把它掰成两半,没想到这一掰就造成了肱骨骨折。
当别的孩子已经奔跑在大街小巷和田野里时,瑞红却只能坐在床上,偎依在亲人身旁。春暖花开时,爷爷会抱着她到村外的梨树园。每当这时,懂事的瑞红总会睁大双眼,看满园的梨花灿如云霞,久久不愿离开,仿佛要把满园春色装进眼里,带回家中。直到8岁时,瑞红才会“走”路。从此,她坐在爷爷专门为她制作的小板凳上,一步一挪地“走”着去看外面的世界。然而,仅仅从屋里到厕所近50米的路程,对她而言却像长途跋涉,来回要花上半个多小时。
27年里,瑞红骨折30多次,一些轻微的拉伤更是数不胜数。无数个被疼痛折磨的不眠之夜里,瑞红躺在床上,看着对面墙上的时钟,静静地聆听秒针走过的“滴答”声,一秒一秒直数到天亮。一次,母亲用排子车推着瑞红出去,拐弯时瑞红不小心滚落在地上,结果头摔破了,四肢全部骨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瑞红疼痛难忍,嘴唇都咬破了。她对母亲大声喊道:“我要是再骨折,你们就把我扔出去算了。我再也不想要我自己了!”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母女俩抱头痛哭。
“每次骨折时,我就像是一堆摔碎了的玻璃。”瑞红说。频繁的骨折使瑞红的腿肌过早萎缩,骨骼发育畸形,身高至今只有1.1米。“玻璃女孩”的称呼渐渐在人群中传开。
一间不大的平房,瑞红家五口人就住在这里。几个旧式衣柜一字排开,立在房子中央,将居室隔成两间。家里的摆设十几年没有变样,只有书柜里的书是常换常新。
瑞红坐在书柜旁,为记者展示她的几排藏书:“书是我的最爱。书籍让我学会了知识,帮助我健康地成长起来。”
1988年,在瑞红的恳求下,父母终于同意送她上学。母亲抱着瑞红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一天要跑三个来回。每天,瑞红被放在教室的座位上,便不再活动了。为了尽量不去厕所,瑞红在学校从不喝水。由于经常骨折,她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休息,还常常带着夹板绷带、强忍疼痛去听课。读小学和初中的九年里,瑞红在班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红奖状年年捧回家。
“在学校里,师生都向我伸出温暖的双手,热心地帮助我,课间他们和我一起说笑,我不再寂寞。我知道我能上学很不容易。所以学习很努力。当我捧回奖状时,我平生第一次笑了!小学毕业后,为能使我继续上学,母亲去中学伙房做饭。从此,老师和同学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为减轻我母亲的负担,几位女同学主动提出接送我上学,为我挎书包、擦桌椅……”
瑞红上初二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的梦》。在作文中,瑞红写道:“我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够吃上一种灵丹妙药,把病治好。到那时,我会飞跑着告诉所有的人:‘我会走了!我会走了!’”
这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校各个班级轮流朗读,没有一个同学不为之感动。当轮到瑞红所在的班级时,她却因又一次骨折而没能来上学。一位同学代替她读了作文。看着她那空空的座位,同学们不禁纷纷落泪。
1997年,瑞红以全校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初中毕业,但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
“这九年中,你既要学习又要忍受病痛,不觉得苦吗?”记者问。
“我觉得这太值了,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让我变得坚强自信,并且深刻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她答。
1997年,瑞红的处女作《寻找春天》发表在邯郸晚报上,此后她陆续在多家媒体发表了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40余篇。
“无论是健全还是残疾,只要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生命就有意义了。心理上的健全远比身体的健全重要。”瑞红常对自己说。于是,一个新的目标在她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2004年初,瑞红报考了北京大学心理系自学考试。
没上过高中,身边又没有老师,瑞红自学心理学的过程非常困难。有时,为弄清一个概念,要查阅好几本工具书。伏在父亲为她精心打制的小课桌上,瑞红往往拿起书本就是一整天。在考前两个月的冲刺阶段,她每天要复习十几个小时。2004年春节,同学来家里玩,瑞红却事先定下了规矩:“我只能给你们20分钟和我聊天,一会儿还要学习。”在学习《心理统计》时,瑞红由于解题高度紧张焦虑,竟患了胃病。在病床上,她却仍一边输液,一边捧着书看,母亲心疼得一把夺过书:“孩子,咱命要紧啊!”
对于一个没有行走能力,随时会发生骨折的女青年来说,参加自考的苦难远远不仅是在家学习的艰辛。由于考试地点在石家庄市,自己又没有自理能力,每次考试对瑞红来说,都是一次艰难的“长征”。第一次考试,父亲抱着她上汽车、挤火车再倒汽车,等到了石家庄,长途的劳累、过分的拥挤,使她脆弱的骨骼疼痛难忍。为了省钱,她住进了大妹妹在河北师大的宿舍;同样为了省钱,她强忍疼痛,再次让妹妹抱着坐公交车到考点。2005年4月,她第三次去石家庄考试时,就险些发生不测。妹妹抱着她挤公交车时,由于人多拥挤,两人被拥倒在门口。关键时候,司机师傅喊道:“请大家为这个残疾女孩让路,请健康者为她让个座。”也正是在这次考试时,当监场老师看到瑞红被妹妹抱着进入考场,并听说她两次考过10门自考课程时,都对她赞不绝口。
这一次,瑞红又通过了报考的5门课程,至此她已在一年半时间内将16门心理学专科自考课程全部完成。老师们纷纷说,她创造了自考史上的奇迹。
继魏瑞红之后,魏家两个健康的女孩又出生了,一个残疾的女儿要医治、照料,还有两个女儿需要抚养、教育,这个家庭的困难与烦恼可想而知。然而这个家却从未被愁云笼罩,这个家也从未缺少过笑声。
两个妹妹在姐姐与父母的感染下,也在拼搏中进取着。大妹妹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专科学校的物理系,后又跨专业专升本报考了河北师范大学,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被选为学生干部,还入了党。后来,因为常替姐姐听心理课讲座,对心理学着了迷,2005年又自学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二妹妹原本考取的是一所中专医科学校,后来发奋读书,升入大专,到河北医科大学读书。
姐仨铆着劲地往前奔,前进中又互相帮助、支持,正是靠这种精神力量,魏瑞红一家人从泥泞中一路走来。“其实人们是没有感觉到,冰总是在最冷的时候开始融化的。”魏瑞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