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历年真题 >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3)

2010-11-05 
读书人与您同行,携手打造非凡未来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上善若水

  张笑天

  上善若水,应当是一个哲学命题。尽管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表面是说水,而后面所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却无疑是喻人的,是在告诫人们,其安身立命,人也应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善于处低洼之地,心若止水。

  上善,当然不是一般的善,而是最高的善,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李耳认为,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目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也许是当今为善不举,人们才屡屡呼唤善的回归,电视屏幕以及城市广告趋之若鹜,“上善若水”出现的频率奇高,成为商家赚钱的工具,连卖房子也打“上善若水”招牌,且常与“厚德载物”联用,有时让人一头雾水,老子如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这次的都江堰之行,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也有“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我在试猜,是实指水吗?是在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水文化精神?我想都是吧。这一次,我当然希望不被愚弄和亵渎。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脚步跨越几千年,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你站在鱼嘴、飞沙堰,置身摇晃的安澜索桥上,或在伏龙观俯视从宝瓶口喷涌而下的激流,你会有恍如隔世之感。岷江水几千年如一日,奔腾而下,水声宏大,吼声如雷,一如往昔。

  科学发展了,技术先进了,我们今天也许不屑于李冰时代的原始手段,靠火烧、水浇裂石开山,切断玉垒山,凿离堆、修飞沙堰,会被今人视为“原始”,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高坝那样令人惊叹的同时,也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回游的线路,用不着把鱼儿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出来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长大,人活得很累,鱼儿也跟着累。

  都江堰这带有蛮荒色彩的工程,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不曾淹没地下的文物,也用不着担心它会改变气候、诱发地震,它才是生态的杰作!

  这几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很时髦,祭古狂潮席卷中国,黄帝、炎帝、大禹、孔子、老子纷纷被抬出来顶礼膜拜,为争历史名人“故里”,口水战连年不休,他们既不是真心承袭文化传统,也不是保护文化遗产,炒作的功利目的极强,打着复古、复兴的旗号,背后不过是利益驱动,为官员的晋升台阶添砖加瓦。我担心,狂潮过去,会遗下遍地垃圾。

  所幸都江堰的放水节不是这样。他们不是单纯的祭祖,不为抢注名人故里,而两千多年祖宗留给我们、迄今仍在惠民的都江堰工程,那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还在保障川西人民的衣食之周。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活着的文物”、“历史延续的恩泽”。

  原生态的未必先进,但它干净、持久,都江堰“分四六、平潦旱”的科学治水理念,使它像永动机一样循序、从容运转,造福于民,无疑是川东北、成都平原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这生命之泉,滚滚而来,历2264年如一日,由当初浇灌川西平原的80万亩,到今天滋润37县1330万亩的规模,怎不令人浩叹。诸葛亮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成帝业”,此言不虚。于是,都江堰放水节体现的这种对先人的追思、感恩色彩,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炒作”。它恰是中华儿女不忘本和报本心怀的体现,令人怦然心动。

  历史跋涉了这么久,我们仍在吃祖宗的饭、受先人的荫庇,你怎样评价李冰在岷江的杰作都不过分。据说,1981年那场罕见的大洪水中,两吨重的巨石被冲得如轻飘飘的皮球翻滚,人们担心的飞沙堰却稳如泰山。

  李冰肯定不是个功利主义者,有传说,他就任蜀郡守时已是耄耋之年,是耶、非耶,不足采信。但如果真是这样,他更了不起,他肯定不是在制造“政绩”,寻求借此升迁也就无从说起。都江堰不是李冰一个人的,他的众多后任父母官,不管哪朝哪代,总有许多人追踪着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管理、疏浚、修缮着都江堰工程,诸葛亮、高俭、刘熙古、卢翊、施千洋、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维修都江堰、确保天府之国年年风调雨顺的官吏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的全身塑像就矗立在伏龙观前的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他们的名字与都江堰同辉。

  我有幸躬逢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放水节,当然不再有当初祀水的原始概念,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感恩、宣传,作为光大地域文明的一种手段,都江堰市因为有了都江堰和青城山,一年的旅游收入多达30个亿,这当然无可厚非,人们不能不感念李冰和大自然的厚赐,李冰赐予人们粟米,也赐予蜀民以光荣和梦想。都江堰人视水为命,而这命的内涵就是极深的水文化特质。史前传说中,人们既恐惧洪水,又须臾不可离开,从鲧到大禹到李冰,大概最成功牵住水怪使之驯服的,莫过于李冰了。

  发源于海拔6200多米的四姑娘山上的岷江,一路如难以驯服的野马,咆哮而下,洪水频仍,蜀人久为水害困扰。是李冰锁住了这条肆虐的蛟龙。李冰治水,摒弃传统的筑坝挡水法,采用鱼嘴分水、飞沙堰溢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灌溉三大各司其职的配套工程,即使是当今水利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叹服他高超的智慧,他是盘古开天以来无坝引水的巨匠。

  于是人们有理由把祭水演化为祭祀李冰,使之神化,也正体现了人们感恩的情结。

  你一进入都江堰,仿佛被带进了天然“氧吧”,当你从大城市郁闷的、喧嚣的、紧张的、禁锢的罐头盒子里突然释放出来,到了都江堰,你会有醉了的感觉。

  我愿长久伫立在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着奔流,我觉得我的心与那波涛一同律动,我的身心被那凛冽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二为一。

  这样至纯的河,中国还有几条?

  当黄河成为泥河、长江成为黄河、淮河成为劣五类水质的黑水河,当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近海和大湖频发蓝藻快变成死水时,我仿佛就是那受了汞和重金属污染快要窒息的鱼儿,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我们还拥有几块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这就是都江堰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他们有理由骄傲。但它是否因汶川大地震而划上了终结符号,令人忧伤,我希望那些悬在人们头顶的堰塞湖会消失,让千万年的岷江大峡谷回复到“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真未凿时代。

  姑且不论天灾。

  在我们的国度,只有一个环保部呼喊、重视保护生态,这声音太微弱了。更何况,有些地方的环保官员也在监守自盗,与危害生态者沆瀣一气,不过为了一点眼前的蝇头小利。叫嚷环保的地方官员,往往更重视的是硬指标、GDP,或称为政绩,这才是他升迁腾达的进身阶梯,环境优劣与我何干,这是那些污染源无法根除或常以阳奉阴违手段对付的根本症结。

  我不妨极而言之,也许只有因噎废食才可疗此痼疾,不再把经济效益、人均收益指标与官运挂钩,上帝才会还给我们蓝天丽日、净土清水,惩罚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我在这里盘桓的几天里,大有“醉氧”之感,不舍得离去。我想找一些污染环境的工厂,没有。连居民都无随地遗弃垃圾的陋习,我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挑剔眼神去观察,河渠里,竟没有遍布中国的垃圾袋和废物,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岷江和河渠里野生的鱼何其多!我们那天晚上在临河的郡府楼吃着美味河鲜,听着涛鸣的和弦,那真是一种久违了的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让污染远离现代文明的功绩,远在创造了多少利润之上,毁了我们赖以存身立命的地球,我们每个人富得流油又能怎么样!

  可以毫无夸张地说,都江堰是人类文明史的瑰宝,是永远灌溉着中华文明之邦的幸运之水,山水和谐,天地和谐、天人合一,那么,把老子的“上善若水”奉承给李冰和他的都江堰,那就再贴切不过了。

  在都江堰,有两条河在流淌,明河是岷江的内外江,而暗河是水文化孕育的精神之河。后者更宝贵。

  “上善若水”绝不是说水的,有人说,李冰虽是官员,却又是科学家、水利学家、工程师。没错。但我以为成就一番事业的却是那蜀郡郡守官衔,当时的郡守是银印、青绶、两千石。相当于中央的郎中令、卫尉、太仆,为一郡之长,官阶不低,有掌治其郡、号令一方大权,除所属各县令长由中央任命外,一郡属吏都由郡守从本郡人士中辟举,其治郡方略,得以发挥个人才干,朝廷不加干预。这样他才有权力、有威望凿山引水,铸就都江堰旷世伟业。

  如李冰仅仅是一介书生或水利专家,他有再大的宏大理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由此及彼,当今的官员,对保障都江堰千秋万代,保障这里生态永续,同样有举足轻重作用,他人岂可替代!

  为此,再看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其要义在于如下阐述:“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这里,道家鼻祖老子明确地告诉人们,与人交往,应怀有水那样博大胸怀,大仁大爱,说话应如水的汛期那样守时守信,为政当如水般清静而治,做事则该像水那样善于发挥效用,行为宛若水一样善于把握天时,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本应像水一样与物无争,这才不会出现过失与偏差。

  你看这像不像是对李冰以及所有后世主事川西官员的箴言?

  都江堰电视台记者希望我给都江堰人留下一句感言。我几乎未加思索,说了这样一句:都江堰是人类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了,让我们好好保护它吧。

  这是说给我们每个人的。

  就在我离开都江堰一个月后,那场毁灭性的地震,让我留存在记忆底片上的清明澄净的都江堰影像和上述文字一道成为废墟。没有理由和证据表明,这是大自然的报复,是“上天示警”,但我宁愿看成是“上天示警”,让我们多一份敬畏之心吧,也许不是坏事,上善若水,善是为我们自己而积。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