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考频道 > 辅导资料 >

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二)(3)

2010-11-04 
读书从网站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了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系列,每十个大知识为一节,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4、 自然派:反对当时流行的矫饰文学和浪漫文学,以批判的态度如实地反映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庸俗、腐朽、黑暗和反对的现实。这个流派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后来成为俄国文学中最强大的流派。

  5、 “死魂灵”的含义:魂灵与农奴在俄语中是同一单词,死魂灵指的就是死去的农奴。乞乞科夫抓住了人头税与土地开垦贷款之间的关系和漏洞,倒卖死农奴户藉,进行投机。所以,“死魂灵”还指地主阶级已经成了“死魂灵”。

  6、 “含泪的笑”:果戈理善用的把幽默、夸张、尖刻融于一炉的讽刺风格。在讽刺之中,作者常常对自己讽刺的对象充满了哀怨酸楚之情,饱含着心酸的喜剧性。被称为“含泪的笑”在《死魂灵》中,更多的是彻底否定性的批判。是作者是对俄国地主直接尖酸讽刺,严厉针砭,或在言语中进行嘲笑。

  7、 《死魂灵》的主题和社会意义:通过一个一心钻营的商人买卖“死魂灵”的故事,全面讽刺了19世纪俄国城乡落后腐败的现实,大担揭露了这个俄国社会的痼疾,刻画了一批腐朽、没落、庸俗的地方、官僚和投机商人形象,深刻挖掘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荒诞性。全面揭发批判了俄国专制农奴制,说明了农奴制的基础已经腐朽了,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极强的社会意义。

  8、 果戈里塑造普柳什金形象的方法:

  首先,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这个地主的生活状态;

  其次,写地主的种种特征:1、把他当成管家婆;2、肖像描写;3、装束;4典型动作。

  再次、作家追述了这个怪人的历史(不断积累中成为钱的奴隶)

  最后,正式描写普柳什金的言语、动作和心理。

  普柳什金的性格特征: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突出的特征:贪婪、吝啬、保守、没落、腐败。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典型。通过这一形象,作家提示了对财产的贪欲和占有使人丧失人性、堕落成一堆废物。

  但他不仅仅是一般的守财奴,他是俄国的一个毒瘤,他与他庄园后面的大地是一个反差,造成这一反差的正是俄国专制农奴制,官僚又是这一制度的支柱。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作家指明了农奴制整个基础的腐败,宣告了它灭亡的必然性。

  9、 《死魂灵》的艺术特色

  A:含泪的笑

  B:自然派手法(以现实无情地揭发、严肃批判)

  C:环境与人物相得益彰的典型化手法。

  D、死魂灵的语义双关

  5、 主题思想:

  《春天的旋律》――批判了各种保守和反动的阶级,突出了企盼革命的蓬勃朝气。

  《海燕之歌》――大胆地呼唤革命,热情讴歌革命者。

  6、 海燕形象:

  A)高傲的自由战士。

  B)对旧世界无比轻蔑的浪漫主义革命者。

  C)破坏旧世界,欢呼新世界曙光的无产阶级先驱。

  7、 艺术特色:

  《春天的旋律》:拟人、讽刺、影射和写实、曲笔―――谐虐曲

  《海燕之歌》:浪漫主义激情、对比、鲜明象征――――狂想曲

  二十六、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1、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苏联作家。

  处女作:《胎记》

  小说集《顿河故事》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诺贝尔文学奖)《被开垦的处女地》

  巨型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教材错误,应为中篇小说)

  2、 解冻思潮——50年代后期,前苏联社会发生巨变,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口号,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学上突破禁区,揭发社会矛盾,批判官僚主义,大胆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大胆表现非“金星英雄”的普通人的命运。

  3、 《一个人的遭遇》1956年12月31日和57年1月1日在《真理报》上连载发表

  4、 《一个人的遭遇》在思想内容上的突破

  A) 选材——拓宽了苏联卫国战争题材

  B) 格调——沉重悲戚,一改一味乐观的前苏联文学格调

  C) 思想倾向—谨慎地提出了人道主义思想

  5、 索洛科夫形象——一个普通的苏联人,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过惊恐和胆怯,顽强忍受了命运带来的苦难。同时富有感情和同情心。其形象是在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人物。

  6、 艺术特色——朴实无华,平缓低沉。作家有意淡化情节,造成低沉的效果,适应了悲剧主题;用渡口听故事的套子来结构小说,加强真实性。

  二十八、伍尔芙《墙上的斑点》(20世纪)

  1、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布隆姆斯伯里团体成员(利·斯特雷奇、托·艾略特、爱摩·福斯特、伍尔芙、罗·弗赖依)

  2、 代表作:《墙上的斑点》《雅各布房间》《达罗卫夫人》《海浪》《到灯塔去》

  文艺理论:《论现代小说》《妇女与小说》

  《般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提出了意识流小说的理论依据。

  3、 意识流小说特点:强调意识活动的非理性、流动性和不间断性,热衷于挖掘和展示人的潜意识冲动,捕捉一闪即逝的印象以及朦胧模糊的意象。不太注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主要表现纷繁杂乱的意识流程。

  4、 作品体现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点:

  A、 抛开事件、人物、故事等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要素,专写人物的意识活动。

  B、 作品在展示和呈现人的意识流动时,打破时空界限,过去、未来、现在、理性、非理性的思绪一哄而上。

  C、 作品描写过程中,注重意识活动内在的独特连接规律。(触发式联想)

  5、 作品采用意识流写法,对现代西方人精神特征的独特提示:

  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作品具有特定的社会性。作品的大量内容杂乱无秩序,反映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复杂化。杂乱之下的核心是:渴望摆脱那种陈腐、和令人窒息的势利的老式家庭。反映出现代人,特别是敏感的知识分子日益严重的精神矛盾与思想危机,以及他们要求在精神上获得更大自由的情怀。

  6、 作品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心理描写的差异。

  A、 意识流手法展现出人的意识是非理性的,其流动与跳跃引起联想的事物间只存在偶然或单一的联系。传统小说引起心理变化的事件与意识之间是完全的契合。

  B、 奔流不息的意识或潜意识不是为了作品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主人公也没有明确的身份、清晰的背景。意图只是表现意识流程,心理状态为流散型。传统心理描写主旨在于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心理状态为凝聚型。

  C、 意识流手法从始至终都是对人物复杂心理流程的叙述,面向自我,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心理描写只是作品表现思想、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最终的指向是广阔的现实。

  二十九、卡夫卡《变形记》

  1、 弗兰茨·卡夫卡,20世纪德语作家,现代主义杰出代表。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商人家庭。

  2、 代表作:孤独三部曲:《美国》《审判》《城堡》——长篇小说

  《中国长城的建造》《地洞》《判决》《饥饿艺术家》《致科学院的报告》——中短篇小说

  3、 异化:卡夫卡通过小说所提示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深重的肉体和精神的压迫,西方社会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人失去了人的本质,成为非人。

  4、 “弱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一批遭受欺压、任人摆布、无法自主深感孤独与悲哀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 卡夫卡的主要手法:荒诞、隐喻、详谬、痛苦的幽默,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以求展示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6、 详谬手法: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一大鲜明特点。出自哲学术语,指“作品表面情节是荒唐的,而荒唐背后却显示着深刻的逻辑性”

  7、 “卡夫卡式”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广泛反映人的异化、格调上压抑、恐惧、荒诞、悲哀绝望。

  8、 卡夫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A、 深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揭示现代西方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把人变成“物”或“非人”

  B、 主人公大多为受欺压凌辱、无法自主、任人摆布、悲观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弱的英雄。

  C、 艺术上采用荒诞、隐喻、详谬、痛苦的幽默等手法,扭曲事物外部形态

  D、 不点明时间、地点、社会背景

  9、《变形记》对异化问题的揭示:

  A、劳动对人身心的“异化”――劳动本是人的价值所在,但是降为单纯的谋生手段和可以出卖的商品。

  B、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老板眼中,主人公是一个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父母眼中,主人公的价值仅仅是养家糊口。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C、通过变形后的内心体验,表现自我异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恐惧、孤独感的悲哀。

  10、格里高尔·萨姆沙形象分析:失去人形后,保留着人的感情、思维。但他早已被异化为“非人”,一台创造价值的机器和赚钱养家的工具。但人们习惯了人形非人的存在,却不能忍受整体异化。异化了的格里高尔被社会彻底排斥。他也明确意识到了非人特征,但并没有觉醒。反而向自我异化更进一步。希望一切都恢复原状。重新回到人形异化的状态。害怕被这个将他异化的世界隔绝,因为那是他“物质价值”的唯一寄托。然而当这个世界抛弃他的时候,只有懊丧、难堪、孤独与痛苦。格里高尔也只有被彻底抛弃而死亡。

  11、变形记悲观绝望的情绪及其表现出的现代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危机:

  卡夫卡悲观厌世的消极思想。他揭露异化、痛恨异化,但不能揭示造成“异化”的根源,找不到消除的途径。结果他笔下的人物,只能是格里高尔那样挣扎、自卑、听任蛮横暴力宰割的弱者。

  12、《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首先、具有十分明显的荒诞色彩。

  其次、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再次、不仅仅是描述一个荒诞的故事,更暗喻着一个荒诞的社会、荒诞的人生。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揭示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总之、作品的艺术特征是: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卡夫卡式小说的独特风格;用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作品色调晦暗、充满恐惧、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三十、海明威《老人与海》

  1、 海明威,美国作家。作表作为:

  《在我们的时代里》(短篇小说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里马扎罗的雪》《过河入林》《老人与海》、《第五纵队》(剧本)

  2、《老人与海》使海明威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3、《老人与海》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基本题材与主题:主要以战场生活、打猎、钓鱼、拳击为内容,表现战争、暴力、死亡、痛苦的主题,即揭示暴力给人造成的肉体与精神创伤,又不断展示人的勇气和不屈的性格,从而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况和出路。其主要人物首先需要有强悍的膂力,其次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10、 海明威二三十年代与50年代作品在思想上的联系: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探讨了人与暴力的关系。开始塑造“硬汉”性格的人物。在此后的战争题材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带着当年拳击师、斗牛士、猎人与战士等形象的“硬汉”特点,有着同样坚韧、顽强不屈的精神。但他却并不是硬汉形象的继续,而是发展和升华。这一形象,突出表现了人最可贵的品格。传递给读者的精神力量不再是早期的阴郁和颓丧,而是信心与鼓舞。

  11、 老人与海的寓意与象征:

  自然场景是一个充满暴力、不可理喻的世界。神秘无常的大海和凶猛残暴的鲨鱼是邪恶与暴虐的外部世界的表现形式。老人孤零零地在与世隔绝的大海上,与鲨鱼进行斗争。老人是现代社会人类抽象象征,他的失败是人类命运的象征。鲨鱼的围攻,则寓含着作家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理解。―――人类发展现阶段充满种种暴力与苦难,人生活在凶险中。老人在斗争中失败,却没有屈服。作者以这种象征表现出:在强大凶残的社会力量面前,人注定要失败,但面对死亡、厄运时无所畏惧,保持精神上的自强与自信,是人的唯一价值和出路,是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12、 《老人与海》的基本思想:表现出的自然场景是不可理喻、充满暴力的世界;桑提亚哥的遭遇是人类注定要失败命运的写照;社会暴力强大凶残、人的命运又往何处去?桑提亚哥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不向注定的命运屈服。通过这个形象,作者歌颂了人类勇敢和坚毅,对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昂的赞歌。

  13、 桑提亚哥形象分析:

  A、体现出一般“硬汉子”形象共有的勇敢、顽强、永不屈服的特点。

  B、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舍去了具体的社会性,超时空主体情境赋予超迈的人格力量。与自然界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

  C、为“硬汉”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永不言败,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10、桑提亚哥精神的积极性与不足:

  积极方面:超迈的人格力量,精神上的强者。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是人类不屈精神的肯定。

  消极方面:没有超越小资个人主义的英雄主义局限,相信美好未来,却找不到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道路。用抽象来肯定抽象的人类精神力量。使得作品仍避免不了悲观的情调。

  11、艺术成就:

  首先、将富有艺术魅力的形象刻画同抽象深远地寓意融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成功地采用寓意象征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精炼的语句,发挥“冰山原则”将作品的深义隐藏的情节背后,留给读者充分想象和开掘的余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