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收到施工图纸后需安排生产,并试图达到节省时间、原材料,避免出现错误与混乱,因此钢筋加工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管理问题。根据笔者在欧洲和国内钢筋加工中心了解的情况,总的来说有两种常用的管理方案,在此进行简单的解释:
方案一:按直径分类进行加工,发货时按照施工“位置”进行打捆发货(即每一捆钢筋都是同一规格的,到工地安装时需要现场选配)。方案二:按订单进行加工,专门为单一建筑构件(如横梁、立柱、楼面与基础等)加工钢筋,发货时把每一个建筑构件所包括的各种规格形状的钢筋组合在一块儿进行打捆,运到工地后工人可以直接安装使用。
对于方案一,须先将不同订单中需加工的相同直径钢筋集中进行加工,直至更换另一直径的钢筋。对于需要剪切的钢筋件,不同钢筋件(如箍筋、直条筋等)最好是充分利用钢材的剪切优化组合,“剪切优化组合”(棒材钢筋通常12米)可将每根原料的浪费长度尽量减少,同时也是钢筋加工中心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大型钢筋加工中心的管理关键问题。一个组织良好的“直径分类加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产品加工后需要占用较大场地、时间去分拣各种钢筋加工件,组合成工地安装时所需的不同建筑构件的组合;“直径分类加工方法”适用于大订货单(加工200~300条同样长度与直径的钢材)。换言之“按直径分类加工法”对于大型工程(如堤坝、高速公路、桥、大面积楼房等)非常有利。
与“按直径分类加工法”相反的是“按订单加工法”,即方案二,其特点是单独为单一建筑结构(如横梁、立柱、楼面与基础等)加工钢筋。如制作一条横梁,那么对于不同直径的钢筋只能挨个剪切、弯曲成形。这种管理方法与“按直径分类加工法”系统相比较简单,适用于小批量、多种类的订单。“按订单加工法”具有高度灵活性也存在缺陷,浪费原材料,因为钢筋没有进行剪切优化组合;与“按直径分类加工法”相比生产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