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一) 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近百年来已发生多起严重的药害事件,造成众多患者致残,致死。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至今尚未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因此,有必要大力普及药源性疾病的知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和掌握药源性疾病及其诊断和防治,以减少和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二) 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药源性疾病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难以避免的。但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并在用药时注意以下几点,无疑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1.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体质的患者十分重要。
2. 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
3. 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初期的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使胎儿致畸形。
4. 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
5. 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
6. 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对症用药,切忌随意用药。
7. 选用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并要注意用法与用量。
8. 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的相互作用。
9. 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
10. 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11.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12 .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三) 加强药物安全信息的收集和交流
药物安全信息对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医疗机构加强药物安全信息工作,收集药物安全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加速信息的交流,将有效地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造福于民。
儿童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如果急于求成给孩子用诸如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细菌对机体的危害,而且能够抑制炎症所产生的毒性物质的释放,缓解毒血症状,所以能够很快地将过高的体温降下来。正是激素类药物的这种作用,一些人就错误地将其当作高热患儿退热的“灵丹妙药”,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免疫功能:用激素降体温,会抑制机体的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降低免疫防御反应,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可乘之机,致病情恶化或诱发体内组织器官的感染。
影响生长发育:经常或过量使用激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为激素会使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并会引起钙质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造成骨骼发育障碍。
加重感染:激素作用的原理是抗炎不抗菌,如果单独使用,很容易促使细菌感染灶扩散,加重病情或诱发其他疾病。
突发虚脱:由于激素退热作用显著,患儿体温骤然下降,易出现大汗淋漓甚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气短、胸闷、昏厥等虚脱现象。
此外,经常或过量使用激素,可延缓伤口愈合,激发和加重消化性溃疡等,所以,激素类药不能作为儿童常规退热药应用。儿童感冒常见于病毒性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多种情况,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们应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感冒本身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感冒药一般是在初期的2-3天服用即可,切记盲目用药或长期服用。对于免疫力低、适应性差的孩子,家长们平时应注重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以增加抵抗力,注意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室内通风,让宝宝始终处于非常好的环境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