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主张中,( )是“有机疏散”思想的主张。
A.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B.将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集中,将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分散
C.将城市范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D.把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答案】BC
【解析】提示:伊利尔·沙里宁用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7: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
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广亩城:
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2.关于卫星城的概念,以下( )种说法不妥。
A.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B.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又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所有
C.与中心城市有依赖关系,往往是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
D.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截流作用
【答案】BD
【解析】提示:选项B是田园城市的定义,选项D是新城的定义,虽然这二者和卫星城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但其含义仍有一些差别。
【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6: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卫星城仅供居住之用,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解决,称为卧城;第二代卫星城提供居住和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在当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称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即独立的新城,距大城市约30-50km,有相应工业区与居住区,有配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业和生活。考试用书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
定的截流作用。
3.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三个方面。
A.规划法规
B.规划行政
C.规划运行
D.规划文件
【答案】ABC
【解析】提示:城市规划体系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律依据。
【考点】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考点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
国家总是以一系列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种行为加以规范,并且因这些法律、规范文件规范的不同内容和效力形成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一般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
城市规划横向法律体系包括城市规划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及技术条例。主干法、从属法及专项法构成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体系。
城市规划纵向法律体系包括由国家级与地方级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其构成与国家的政府行政级别构成相吻合。
4.影响建筑物价值变化趋势的因素包括( )项。
A.经济和社会发展
B.区位条件变化
C.技术进步
D.可达性
【答案】ABC
【解析】提示:建筑物价值变化与地块价值及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有密切的关系。建筑物价值相对下降时或地块价值相对上升时,更新时机就会趋前。
【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0: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①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
②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
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5.北美城市的社会空间分布的特征可以体现为( )的不同。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家庭类型
D.种族背景
【答案】BCD
【解析】提示:城市空间分布的特征体现了城市社会的异质性。
【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1:城市社会及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①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即是城市社会人的行为方式特征:
(1)生活丰富而复杂;(2)生活节奏快,精密度要求高;(3)交往上的表面化与事本主义;(4)文化的异质性;(5)个人的自由性;(6)越轨行为增多。
②与乡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表现在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城市中出现居住隔离,人们生活居住在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中;不同家庭结构的人们居住分布呈同心圆状;种族、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其居住状态不符合社会分层和家庭规模而形成的分布规律,呈现出多核心模式。
③城市社会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60岁老人占10%或≥65岁老人占7%。
家庭核心化:大家变小家,多人口变少人口,以父母加子女为主的核心主干家庭为主。
生活闲暇化: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
6.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归纳为以下( )的特点。
A.城市化增大势头猛烈而持续
B.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增加速度很不稳定,波动十分明显
D.城镇人口增长较多,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不快
【答案】AB
【解析】提示: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支配地位,也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选项CD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
【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9: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①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②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
相关推荐: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历年真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