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货币制度
1.定义和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国际交往中的货币支付,必然引起外汇、汇率以及外汇收支等一系列的活动。为保持国际交往的顺畅进行,需要在国际间对这些活动做出某种安排,这就构成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含以下内容:(1)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的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各个时期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间货币安排的总原则是保障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具体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贬值;二是通过协调国际间的汇率、储备等,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清偿力;三是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如关贸总协定、WTO,IMF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国际收支、汇率准则等。
2.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次大战中,美国利用战争迅速发展了自己,经济实力很快增强,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战后,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设计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国利用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急需一个相对稳定的和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依仗其掌握的全世界黄金储备量三分之一强的实力,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布罕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即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会上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迫使44个与会国接受了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后盾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两个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美国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的黄金官价,美国对各国的政府或中央银行负有随时用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也有协同美国维护市场黄金官价的责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即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这一世界货币体系,实质上是以美元的金块本位制和其他国家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相结合的虚金本位货币体系。美元是惟一的可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支付手段,也是各国惟一的外汇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会议还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与联合国有联系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它于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旨在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稳定汇率、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等。我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是该组织的理事会成员国。同时,还通过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建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是1945年建立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建立时的宗旨是: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成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的长期建设资金。现在其业务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发放长期性低息贷款,对象仅限于成员国政府。按其章程规定,成员国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我国于1980年恢复了在该行的代表权。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及其原因。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侵朝战争和国内的两次经济危机,使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其黄金储备下降;同时,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开始恢复,从而使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削弱。60年代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1960年和196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造成在伦敦黄金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急剧上涨,美国已无力再维持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了。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个以美元为中心、以黄金为后盾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了70年代,这个世界货币体系就彻底瓦解了:1971年8月15日,美国的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两个挂钩”,而前一个挂钩是后一个挂钩的基础。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说明这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基础已不复存在;1973年3月后,各国放弃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第二个挂钩也结束了,从而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特里芬难题”: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指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要承担两个方面的责任:一是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向成员国提供足够的美元储备,以维持成员国的国际清偿力。于是,对美国而言,就产生了这样的矛盾: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对国际储备的数量要求也不断增长。要满足成员国对国际储备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以国际储备的供应者——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为前撼而国际收支逆差则使美元的信誉受到威胁,影响到美国自身的经济稳定与发展,并且各国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美国黄金储备量与美元的比例越低,会使各国对美元缺乏信心,要求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就是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矛盾,这一矛盾最终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下去。②汇率体系僵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都与美元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意味着各国货币之问的汇率也是固定的、不变的。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点不同,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也有很大差异,僵化的汇率体系,很难反映这种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也限制了各国根据本国具体经济问题实施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并且大国的财政金融政策通过固定汇率制度传导到其他国家,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独立实施。③IMF协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由于汇率制度不合理,各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大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能提供财力支持的限度。此外,在IMF提供贷款的条件中,发展中国家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他们为弥补国际收支差额所需贷款,与实际上在IMF所获得的贷款相距甚远,对于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十分有限。
(3)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①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②缓解了各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保障了各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③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动荡不定的局面,开辟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的新时代。
3.牙买加体系
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经历了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会议上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又通过了《IMF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1)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是:①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汇率制度并存,成员国可自行确定本国的汇率制度,但其汇率政策必须受基金组织的监督。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成员国,应避免采取货币贬值措施。②黄金非货币化。废除基金组织的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取消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用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IMF逐步处理其所持有的黄金。③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了原有的特别提款权条款,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美元作为各国的主要储备资产。④提高IMF的清偿能力。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而增强了IMF的清偿能力。⑤扩大了IMF的融资。用出售黄金的收入设立信托基金,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以优惠条件向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扩大基金组织信贷部分的贷款额度,增加基金组织的出口波动补偿贷款额度。
(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①国际储备多元化。以美元为主,包括日元、德国马克、英镑、法郎等自由外汇,、ECU等的作用也不断上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②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两种制度并存。浮动汇率制度也呈多样化:单独浮动、联合浮动;有盯住美元的,有盯住的,有盯住货币篮子的。③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调节的途径主要有五种: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供求关系;运用汇率政策;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以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桥梁,加强国际协调;采用国际储备政策,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