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申论考试,犹如同高手过招,必须擅长“见招拆招”,以不变应万变。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申论考试的命题也是有招式可循的,掌握了这些招式,就定能克敌制胜。归纳十年申论真题,命题招式主要有六招:
概括主旨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这是从事公务员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每年的申论题目中都会出一到两道概括主旨的题目。或是概括阅读材料中的一个特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或者是把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资料罗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材料,让考生对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揣摩,高度概括出其所反映的问题。题目或难或易,下面是历年试题例:
2000年申论第一题:请用不超过150宇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2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40分。
2001年申论第一题: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2002年申论第一题: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
2004年申论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满分50分)。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 2)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3)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5年申论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2、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5分)
2006年申论第一题: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分)
2007年申论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2008年申论第一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要求: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2009年申论第一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的成绩,也面临许多的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当前我国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全面紧扣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从上述试题,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命题招式又主要有五种类型:(1)概括主要问题。2000年试题属于此种类型,题目要求应试者概括出所给资料反映的关于污染带来的主要问题。(2)概括主要内容。2001年试题属于此种类型,题目要求应试者概括出所给资料关于PPA风波的主要内容。(3)概括主要后果。2002年试题属于这种类型,题目要求应试者概括出所给资料反映的网络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就是后果,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后果。(4)综合性概括。2003年、2004年试题均是两道题,没有专门的概括题,概括的内容可在其他文体中体现。其内涵包括了对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后果的综合性概括。 (5)概括简述。2005年申论考试出现的新题型,要求考生从罗列的意见中概括两种不同思路并简述。此题实际上是概括与论述题型的结合,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上述五种情况是有区别的:“概括内容”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相当于写论文时的小结或内容提要,较为中性;“概括问题”是在归纳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它涵盖的可以是问题的局部的而不是全部的内容,因此,概括的问题是有倾向性的,而且大多是负面性问题;“概括后果”一般是指对资料反映的情况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或对资料所反映的事实中存在矛盾的正反两方面的归纳;“综合性概括”,是综合了上述三个方面,既概括内容和问题,也概括后果;“概括简述”则不仅是概括而且还要加以简述,将概括内容和进行论证两个环节进行了结合。
上述五种情况对应试者的要求不同:概括内容,要求的是全面、客观;概括问题,要求的是准确、突出;概括后果,要求的是辩证、一分为二;综合概括,则要根据所概括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要求而定,一般情况应包含上述各方面;概括简述,要求能从繁多的材料中归纳出主要思路并简述,考查应试者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从十年真题可以看出,概括(述)给定材料的主旨或所反映的问题的题目几乎是每年必考的,而且基本上是申论的第一题。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自己的归纳能力的提高。
公务员考的职业和身份决定了公务员考试的性质,故而,准公务员们能不能很快的进入这种角色,适应公务员职业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从公务员身份的视角来出题也就成为命题的另一个招式之。比如:
2000年申论第二题要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宇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意:报考海关系统(不含海关总署机关)、公安边检系统的应考人员不作此题,作答的不得分。满分30分
2001年中央申论第二题: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谈。要求:(1)意见合理,具体可行;(2)条理清楚,语言简明;(3)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2005年山东省申论第一题:请根据材料一,指出银行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应尽的职责,如果让你担任裁决“柜员机事件”的审理人员,你将从哪几个方面维护“李先生”的利益。字数不超过260字。
2005年天津市申论第二题:以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身份就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分析要恰当,对策要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流畅。600字左右。
2005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申论第二题: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的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领导参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2007年天津市申论第三题:以一个公务员的身份,就如何杜绝“民怨工程”,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字左右。
面对身份或者情景类型的试题,必须把握两点:第一,答题的语气、风格、内容要符合题目假定的身份的特定要求,第二,答题内容要与特定的情景结合起来。
以2003年申论第二题的情景之二为例: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是: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题。讲话稿不少于1000字。(50分)
情境之一:给定资料B中烟花厂爆炸事故发生三天后的现场。作为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面对职工、死伤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的讲话。
情境之二:给定资料B(1~6)中某个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期间,作为上一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当地电视台专题节目中的讲话。
首先该题要求模拟身份是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这一职务的职责与地方政府的事故处理负责人的身份和职责是不同的,其次,他讲话的背景是在一种悲痛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且属于电视讲话,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很好的把握住模拟身份的职责和讲话的情景。
所谓建设性命题指的是根据所给阅读资料,提出一个不是很全面、或者说不尽合理的答案或建议,要求考生对该建议,对策做出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有的题目还要求是提出补充意见。这类题型一般要求考生具备辩证的思维,能够全面的看待、分析问题。这是近几年来常考的一种题型。以真题为例:
2005年中央申论第一题就是: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2006年中央申论第二题: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400字的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30分)
2009年中央申论第三题:1给定资料5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提出质疑,请对他进行分析,并提出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以09年申论第三题第一小问为例,这个题主要考的是内地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的利弊。因此答题时,首先,要指出内地省区提出这个口号,也是为了尽快发展本地经济,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值得肯定但是,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要看到弊端,即这个口号显然没有得到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精髓。要知道,生搬硬套往往是行不通的。而且,目前沿海模式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盲目学习,实非明智之举当然,沿海地区的模式也有许多优秀的经验.比如解放思想激发社会活力,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等等,内地省区在谋求发展时都应好好学习借鉴。
申论考试的主要考查目标,就是考查应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辩证思维能力是上述诸能力的重要前提,具有较深层次的内涵。近二、三年的申论考试,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不只是中央公务员考试具有这一特点,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同样也体现出这种规律。
例如: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社招)申论试题第三题要求,归纳出给定资料中探讨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对矛盾;第四题要求,以政府有关部门公务员的身份,就上题中的某一对矛盾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另外,各省的申论试题中也开始注重对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如2005年辽宁省申论考试第一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概述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所争论的焦点;第三题要求,以“公平与效率——从个人所得税改革说起”为题,就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写一篇文章。再如:2006年山东省申论试卷第四题要求,对给定资料中包含的“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正义”多种举措中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理念,分别加以简述;2006年浙江省申论试卷第二题要求,对给定资料中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两种不同倾向性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自己的看法;2007年天津市申论试卷第二题要求,论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
综观历年申论真题,可以发现以往申论命题的模式以“三段模式”居多,“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也不时出现,似乎令人扑朔迷离,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的变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三段模式”应是申论命题的基本形式。申论考试,它的给定资料长达六千字到九千字左右,头绪众多,事件纷繁,时空跨度大,给考生展现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画面。申论考试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不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也不是那些谈论个人认识和体会的文章,而是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有关社会问题谈论治国之道、安邦之策。在这些给定资料之后,所谓“三段模式”的命题,一般是指按照“概括部分”、“对策部分”、“论述部分”三个步骤提出申论要求的。通过申论考试,可以测试出考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往往按照“三段模式”来进行命题,即人们常说的“概括”、“对策”、“议论”三大部分。然而,这种“三段模式”不久就被打破了。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就属于“两段模式”, “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实际上是“三段模式”的翻版。虽然只有“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但是,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对给定资料进行准确的分析概括,就不可能有效地提出对策,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论证。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在西部,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展现出改革变化的风采——试题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列举各种现状”;第二,要求自拟标题,“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加以论证”。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东部,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改革变化之风也自然相当强劲。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在给定资料之后要求考生写四篇作文:第一篇,用150字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第二篇,要求写400字,题目是《别摁下了葫芦起了瓢》;第三篇,以政府官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写500字;第四篇,以1500字的篇幅对有关对策进行论述。2004年江苏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概括部分”和“论述部分”,也属于“两段模式”,但是,它同样需要考生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否则,“论述部分”无从谈起。可见,所谓“两段模式”,不过是在“三段模式”的基础上或隐含“概括部分”,或隐含“对策部分”而已。而“四段模式”,则少不了“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种的考查而已。
“有效性分析”模式指的是判断对策的提出对资料所给问题的解决的有效程度。这种命题模式符合《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注重个人观点及见解的变化需求。因此在最近几年年公务员考试中多次出现。例: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问题部分。申论要求: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满分30分)
2008年申论第三题: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考生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要求:1.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此题目明显要求对答复(对策)能否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以及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进行分析,这就要求考生不只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009年申论第三题同样也是一道明显的从有效性分析角度来命题题目。该题目的要求是: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了“四点对策”: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加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粮食,近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生产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有限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据某市场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和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这“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述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0分)
要求:1、明确提出存在哪些问题;
2、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条例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很显然,此题首先考的是对策的有效性,同时要分析对策在多大程度上是无效,为什么无效?(比如,建议三的缺乏可操作性,以及过分夸大节约粮食对发展的重要性等等),在进行了对策有效性分析后,提出最近的修改意见,这既考查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考查了考生的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命题模式必然是今后的一种稳定的、主流命题招式。
这种命题模式近三年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请大家特别注意。往年的申论最后一题写作一般都是针对某个问题,写一篇多少字的文章,比容05年有关“农民问题”的文章,但是07年国家出现的是: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这就从传统的自由选题方式转变为命题作文。08年申论考试中,地(市)以下级的题目是: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省级的题目是: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09年申论考试中,四、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很多地方公务员考试也效仿了这种模式,如07年北京的申论考试题目是:请以“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为副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07年广东上半年的申论考试题目为:以“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标题,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08年浙江省考的题目就是:请以“蓝图”为题,写一篇文章。山东、上海、天津都出现了类似的命题或者半命题类型的题目。这一类型的命题往往不会要求考生就某一过于狭窄的专业问题或者过于微观的问题进行议论或者评论,而是要结合大材料来展开,主要考查考生视野是否开阔,立意是否深远,也有利于考生展示出自己认识问题的深度,更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