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复习指导 >

《教育心理学》简论: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一)(1)

2008-11-25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影响来自教师,这就是国家、社会既号召尊师重教,同时也对教师的业务素养和道德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我国古代称为“师”,秦朝以吏为师,汉代以后多以儒为师,唐朝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而“传道、授业、解惑”6个字,明确了教师的三项任务。《心理学大词典》“教师”词目:“教育系统中知识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在于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经验知识传授给教育系统的接受者——学生,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心理结构。”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影响来自教师,这就是国家、社会既号召尊师重教,同时也对教师的业务素养和道德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承担着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能对学生起榜样作用。这样,就必须研究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更行之有效,这正是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

一、心理与心理学
(一)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心身问题,即心理与生理的关系问题。心理是在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生理活动是心理的物质基础。二是心物问题,即心理与外界实物(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心物的这种关系还可具体理解为:
第一,客观性。外界事物是什么样子,头脑中反映的也是什么样子,二者是近似的。
第二,主观性。由于各人的知识、经验、兴趣、世界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完全相同,它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是主观性的表现。
第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一员,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因素,在不同的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不同,导致心理也不相同。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就不会具备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包括的方面很多,有低级的、高级的。有简单的、复杂的。 关于心理的分类有两种分类法:即三分法和二分法。
三分法:知、情、意
心理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过程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过程表示为感知 表象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个性特征表示为兴趣 能力 气质 性格.
二分法:认识和意向
心理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过程与意向过程,转而可表示分为感知、表象 记忆、思维 想象与动机、兴趣 注意、情感 意志.个性特征表示为智力 能力 气质 性格.
(二)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也就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有两条规律:一条是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对象。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人的任何一种心理现象无一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只是为产生心理现象提供可能性。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人的心理。
另一类规律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我们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等方面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学生心理的发展。
三个特点:第一,心理学是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第二,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总之,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需要心理学的。我们要成为教育的行家,就必须遵循心理学的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就势在必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