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语文教案 >

《童趣》导学案

2014-05-23 
科目/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理解与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2.

  读书人网精心整理《童趣》导学案:,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科目/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理解与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通过分组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通过朗读与想象,正确把握“物外之趣”,感受作者的童年趣味
学习重点:理解与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词语及“物外之趣”产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理解文言词语, 感悟“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背景音乐歌曲《童年》)(5分钟)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许多平常的事物,在她们的眼中,是那么的可爱有趣。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除此之外,当然该也少不了“斗蛐蛐”这样的乐事,现在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大家讲一下他童年的乐事呢?(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通过文中趣事的学习,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清新率真的文字。
(设计意图: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注释与补充)(3分钟)
沈复(1763一?)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从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
(板书左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便于理解课文)
三、学习研讨
1.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
错的字音)(5分钟)
第一遍,录音朗读(目的让学生画出节奏与标明字音)
第二遍,学生齐读(目的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疏通文意 (8分钟)
合作学习。五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
当讲完后,其他组可向这组同学提出不懂的字词句,由这组同学回答,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补充。
除此之外,老师要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主动求解,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板书右边)(让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②项为之强(“强”通“僵”) 
③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④徐喷以烟(慢慢地)(用)
⑤蹲其身,使与台齐(使之与)
⑥以丛草为林(把)
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原来是)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赶、驱逐)
⑨兴正浓(兴趣) 
⑩方出神(正)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设计意图:经过疏通文意后,学生对一些重点文言词语有一定的理解,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印象,同时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兴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4.通过疏通文意与重点字词的理解,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给出比较标准的翻译。 (5分钟)

5.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5分钟)
(1)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力强)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细
致)。
(2) 文章主要写了哪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请三个同学上黑板把这三件趣事画出来,记得给自己所画的趣事取一个标题,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回答“趣”是怎样得到的)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
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
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3)联系全文,什么是“物外之趣”?
物外之趣——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色,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超出事物本身特
征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
 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
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4)学生齐读课文一遍(目的:再总体把握一下文章内容 ) 
四、巩固延伸(2分钟)
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附加板书:
                             《童趣》
左                                       沈复

沈复:清代散文家
      作品《浮生文记》
字音:藐、项为之强、鹤唳、凹凸、怡然、为壑、癞蛤蟆、土砾、庞然、童稚
词语: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风声鹤鸣


                                                                            (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


                    (大快人心)

一词多义:
⑴为⑵观⑶其⑷之⑸察⑹神⑺时⑻以

词类活用:鞭数十     果然鹤也
通假字:项为之强     虾蟆 

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10分钟)
1.检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默写成语(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背诵课文。
3.注意文章停顿,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
二.指导学习研讨 (25分钟)
1.只是“明察”“细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观蚊成鹤: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怡然称快
神游山林:草丛、虫蚁、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鞭逐虾蟆:癞虾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3.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总结(结语):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2分钟)
三.巩固延伸 (3分钟)
   1、学习了解周作人的《苍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2、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试着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物外之趣”,字数500字以上。
3、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宣庆媚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