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语文教案 >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阿房宫赋》

2013-01-19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阿房宫赋》:杜牧出身世族大家,年轻时博览群书,自负经世之才但身处风雨飘摇之晚唐,在位的唐敬宗“兴土木,广声色”杜牧忧心如焚,写了此文,穿透历史云雾,借古讽今,直刺当朝最高统治者。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赋这种文体常识。

  2、理解课文善于用丰富的想像,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和“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

  1 、学习本文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2 、 由此文议论材料散发积累写作素材并反思。3理解议论抒情在此文的意义,把握此文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 2、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3.议论部分的作用

  方法:加强诵读、加大指导、讲析的分量,

  、以读读、讲讲、背背、议议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此节为第二课时)

  一、1、上节课我们讲了1、2自然段,前一遍,我们先来看一些有关阿房宫的复原建筑(联系书语句),杜牧笔下的阿房宫也许是任何具体可观的图片都无法比拟的,他运用比喻、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对阿进行多角度(由外而内、由远到近、由建筑到生活)描绘,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宏伟壮观,精巧奢华、神奇的文学世界阿房宫,尽显他年仅23岁的横溢才华。

  2、让同学们学习他这种方法仿写一个片段!分组朗读一下:港口 夜市

  二、研读3、4自然段这两段主要是议论抒情写志部分,

  1、预习问答:

  ①提示秦灭亡的原因何在:不爱其人

  ②一个字表明本文写作目的:鉴(明确:哀是浅层意义上的情感态度,鉴是理性认识基础上的现实指导。)

  2、第三段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后面有五个句子也用了“多于”构成排比句,句式特点状后。内容把阿房宫与老百姓的生活进行对照,这六个排比句,再次浓墨重彩铺排阿房宫的纷奢,批评他的不顾百姓。

  叫、举、炬、句式短促,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秦灭亡迅速。

  ②文言知识、纺、举、可怜、多于

  ③段意理解:这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铺写秦不顾百姓的骄奢淫靡,导致农民起义一举灭秦。

  3、第四段(发表议论)

  ①读 ②讲解

  ③文言知识:者……也、哀、鉴

  ④段意理解

  这一段紧承上一段指出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总结历史的沉痛教训中,讽谏时弊 ,希望后人以秦灭亡为借鉴。

  三.深入理解议论抒情的作用。1.a深入了解.杜牧出身世族大家,年轻时博览群书,自负经世之才但身处风雨飘摇之晚唐,在位的唐敬宗“兴土木,广声色”杜牧忧心如焚,写了此文,穿透历史云雾,借古讽今,直刺当朝最高统治者。 b.后人的解释 唐敬宗在位3年,19岁被宦官所杀,杜牧做了天才的预见,后人复哀后人 c总结:三四自然段在沉痛的历史教训中,讽刺时弊,赋予了此文深刻的现实意义,如果没有这两段,前文写得再天花乱坠也只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流于华美的表面。

  好的文章往往着眼于现实,文章写作目的决定文章境界的高低

  举例:《梦游天姥吟留别》 《桃花源记》

  四、1.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宏论张本,为后面归结历史教训,讽刺时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写作特色:

  ①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两者互为作用、影响。

  ②多角度描绘,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本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③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不愧为赋中精品,文中佳作。

  五、延伸拓展

  这篇文章议论秦灭亡,但历史上与秦灭亡相似的不乏其人:周厉王、幽王、夏桀、纣王、隋炀帝

  这所有的史实告诉我们,尽管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俯视芸芸众生,但如果他让自己的私欲不断膨胀,自身的错误不断发展,不加以理性控制,同样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也许,他们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我们正处于青春成长期,涉世未深,阅历不足,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不要让情感泛滥,而要理性控制。

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二必修)

一年级语文教案之《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记

欢迎光临读书人网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语文教案栏目:http://www.reader8.com/data/ywja/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