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语文教案 >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说课稿

2012-10-25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说课稿: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本节开始将眼光由宇宙转移到地球,首先研究地球的运动。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特点与意义,就能懂得身边很多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为理解大气运动,水循环等其他地理要素知识奠定基础。教材把地球自转与公转放在一起,图文结合,概括性的介绍了两种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特点。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这里的“地球运动”指的是地球运动是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即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地球形状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季节更替等几个基本方面。

  ◆“分析”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隐含识图、读图、用图和建立空间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

  二、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本节开始将眼光由宇宙转移到地球,首先研究地球的运动。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特点与意义,就能懂得身边很多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为理解大气运动,水循环等其他地理要素知识奠定基础。教材把地球自转与公转放在一起,图文结合,概括性的介绍了两种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

  ◆学习了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相对抽象、逻辑性强,且要求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学生已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迁移的水平有限。

  三、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情况,确立如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说图活动中,发展自身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在观察、演示、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借助生活案例,养成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速度。

  四、教法学法选择

  根据目标要求,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如下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驱动探究式教学法、互动生成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地球仪、三球仪演示、多媒体演示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图表学习法、直观体验学习、发现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激趣,情境导入

  【导入】生活与地理:前不久,有一个天文奇观——“天狗食月”。“天狗食月”是怎么回事?(“天狗”为虚,“天理”——天体运动,是实。)

  设计意图:利用最近的天文现象,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趣情景,自然导入。

  (二)认知驱动,自主建构

  【说一说】描述地球运动。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促进已有知识的再现和重组,进而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生发出新的知识,促进知识自主建构,促进认知迁移。

  (三)活动体验,思维提升

  【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视频。

  【教具演示】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后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特点。

  明确:方向(1)自西向东(2)逆时针——北极看(3)顺时针——南极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

  【练习】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活动】一人充当极点,另一到两人按距极点不同距离站在同一直线上绕“极点”转动,体会不同纬度地点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速度差异。观察回答:经过相同时间,几人转过的角度相同吗?转过的弧长相同吗?不同纬度上,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一致吗?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调动积极性,培养兴趣,加深印象,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诗词与地理:毛泽东有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伟人高歌,众人传诵。有人说诗中有地理,你以为如何?又有人说“坐地一日不一定能行八万里”,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从欣赏熟悉的诗词,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以致用、加深印象。

  【多媒体展示】恒星日与太阳日动画和讲解图片。问:我们通常说的一日24小时就是地球自转周期吗?地球自转360°用了多长时间?称为什么周期?一个太阳日地球转了多少度?又称为什么周期?请比较恒星日和太阳日。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观察,理解自转周期。

  【小结】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过渡】地球公转又是怎么一回事?

  【活动】表演地球公转:一人站在中间充当太阳,另一人手持地球仪问绕其转动。其他同学观察。

  【多媒体展示】公转视频动画。问:刚才表演与视频中有什么不同?表演有问题吗?(地轴空间指向、公转方向、速度等)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调动积极性,培养兴趣,加深印象,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多媒体展示】公转轨道示意图。问:轨道什么形状?什么公转方向?在哪里日地最近?最远?分别是什么时候?速度怎么变化?最近一个月来,地球公转在轨道什么位置速度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说图,培养从地理图示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病利用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问题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知识的建构生成。

  【阅读】了解地球的公转周期。问:什么是恒星年?什么是回归年?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获得新知。问题启发,设置悬念,为下节课做准备。

  (四)新知应用,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探究: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铅球从35米高的楼顶竖直下落,测量发现,相对于垂直落点,铅球实际落点偏移了11.5毫米。你认为,铅球落点是向什么方向偏移了?(图示)

  1.楼顶线速度比地面( )。

  2.由于惯性,铅球下落保持原来的线速度,落点应在垂直落点的“前面”,即( )。

  3.此实验,在广州做比在北京做,铅球偏移距离更( )若在南半球做实验,铅球落点向( )偏。

  总结竖直下落物体落点偏移规律:竖直下落物体会向( )偏移,偏移距离从( )向( )增加。

  设计意图: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发展多元智能;有利于激发创造潜力;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五)图文转换,深化总结

  【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请填表总结。

  设计意图:图表总结,不住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加深记忆。

  (六)布置作业,开放创新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1、有关甲地(150°E,40°S),乙地(150°W,30°N)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不相等 B.两地的自转线速度相等

  C.甲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D.甲地的自转线度度小于乙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一月初,日地距离最大 B、每年一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C、每年七月初,日地距离最小 D、每年七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3、地球自转360度,所需时间是( )

  A、一个太阳日 B、24小时 C、 23时56分4秒 D、23时48分46秒

  4、地球公转360度,所需时间是( )

  A、一个回归年 B、356日 C、366日 D、 365天 6时9分10秒

  作业:

  1.我国正在建设海南文昌航天基地,建成后将一统我国卫星发射。与已有的发射基地相比,文昌有什么优势?

  2.地表同纬度的地方,线速度一定相等吗?若绘制地表等自转线速度图,在青藏高原应该向南还是向北弯曲?

  3.自制地球仪、公转演示模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加深记忆。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六、几点设计说明

  (一)时间分配

  1.设疑激趣,情境导入:1分钟

  2.认知驱动,自主建构:2分钟

  3.活动体验,思维提升:22分钟

  4.新知应用,合作探究:12分钟

  5.图文转换,深化总结:2分钟

  6.布置作业,开放创新:1分钟

  (二)设计特色

  ◆自主建构、互动生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强调“生活化地理课堂”“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注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发现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

  胡海钢

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一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二必修)

一年级语文教案之《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记

欢迎光临读书人网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语文教案栏目:http://www.reader8.com/data/ywja/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