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心得体会 >

读新华社通讯史读书心得体会(1)

2011-05-25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一部新华社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一部新华社的战争年代史,同样是中共党史尤其是党的新闻史的重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一部新华社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一部新华社的战争年代史,同样是中共党史尤其是党的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1931—1949年)这部波澜壮阔的新华社战争年代史,你会发现,在跟随党中央和人民军队创建红色政权、艰苦卓绝的长征、挺进抗日敌后、纵横大江南北,直至建立新中国的漫漫征程中,前仆后继的新华人所写就的新华理想、新华气概、新华情怀、新华作风和新华追求,本身就是党的信念、党的宗旨、党的作风的生动体现。这就是:向着崇高、向着正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情系人民、为了人民,一丝不苟、科学求实,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它的核心是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新华理想:向着崇高向着正义

1931年11月7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诞生。也就在这一天,靠着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一部半电台,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应运而生。红中社播发的第一批新闻,就是宣告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政权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声音,通过这个年轻通讯社的电波,传向全国,传向世界。

作为我党最早的媒体机构,新华社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中国共产党人的朴素理想——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为了这一崇高而正义的理想,第一代新华人在光明与黑暗较量的枪林弹雨中组稿写稿、收发电讯、编印报纸,既是革命战争的报道员,也是冲锋在前的战斗员。怀着对创建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的必胜信念,新华人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及时、充分地报道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由弱变强的胜利进程,真实、完整地记录党的事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回忆这样一段历史,新华人有着属于自己的自豪:新华社的历史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一样长。

80年与党共进,80年发展壮大。今天,新华社已从当初的“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发展成为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跨入了世界性通讯社行列——新华社的矫健姿态正折射着一个大国的崛起。80年间,无论职能使命如何拓展、机构人员如何演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传播手段如何更新,新华人追求崇高、追求正义的理想始终未变——这,也是新华社在80年漫长历程中始终能够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关键所在。

新华气概:敢于牺牲敢于胜利

1935年2月24日,留在苏区的瞿秋白在突围途中被俘。4个月后的一个夏日清晨,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36岁的瞿秋白唱着自己早年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走到一处草坪盘腿坐下,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

作为红中社最后一任负责人,从20岁起就患上严重肺病的瞿秋白,在主持红中社的日子里,每天都坚持写稿审稿到深夜。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领导奋战在苏区的红中社人员,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坚持出版《红色中华》4个月,发行24期,书写了红色中国新闻史上一段悲壮篇章。

倒在敌人枪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的新华人,瞿秋白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直至解放战争,新华社经历了整整18年的残酷战斗历程。这段峥嵘岁月,新华社牺牲了139名烈士。在中外新闻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像新华社这样,连续经历如此漫长的战火考验;也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像新华社这样,在如此短暂的时空内献出这么多宝贵的生命!

在战争年代,新华社记者首先是敢于冲锋的战士——只是他们比普通的战士多了两样武器:钢笔和相机。他们在与抗敌军民一起浴血奋战的同时,又把英雄们的壮举真实地记录下来,化作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特殊“武器”。记者与战士的双重身份,决定了新华社记者与普通战士一样、甚至比普通战士更直接地面对捐躯的考验。正如这部社史所记载的那样,“处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华分社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会宣传战线上斗争的本领,而且要善于对敌作武装斗争,不但会写文章,还要会打仗。他们往往白天打游击,晚上写消息,自己背着油印机和笔墨纸张,辗转战斗于敌后,直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新华社的战争年代史是一部生命与鲜血铸成的史诗。在这生命与鲜血的背后,展现的是新华人永不褪色的气概:敢于牺牲、敢于胜利。

晋察冀前线分社记者萧逸,是文学大师茅盾的女婿。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重大战役,写出大量生动感人的战地通讯。1949年初,萧逸在刚刚解放的北平见到茅盾先生,岳父的鼓励使他更加坚定了记录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的信心。这年4月,在太原战役前沿阵地采访的萧逸,冒着弹雨向躲在地堡内的敌军喊话,不幸中弹牺牲……

何云、郁永言、戴烨、沈蔚,仓夷、叶邦瑾、钱毅、谢文耀……面对长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