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短信乐园 > 春节短信 > 春节对联 >

追寻老广州的年俗 必备春联(5)

2011-01-18 
读书人导读:在中国天南地北包罗万象的年俗文化里,老广州又以其发达的市巷文化,酿出尤为生动鲜活的春节文化。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下,不少人猛然发现,老广州过年的风俗如同这座老城发生的变化一样,旧有的身影正渐行渐远。

  “文革”时期:对联变成“革命到底”

  红卫兵闹得比较凶,人们害怕沾染封建迷信的东西,因此都不敢贴传统春联。但是精明的广东人还是要想方设法贴上春联,于是春联就以清一色的毛泽东诗词为内容而出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年我听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年三十晚上,老爹让儿子写一幅对联贴上去,结果初一大早老爹醒来后,发现这幅对联上写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横批是“革命到底”。由于忌讳看到“死”这类的字眼,老爹一怒之下就撕掉了“苦”和“死”二字,变成了“一不怕,二不怕”。尽管是文革时期,老广州还是在艰苦岁月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当时的各种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队春节也不休息,照唱照演,倒也十分热闹。

  “文革”后期,林彪死后,各种民间的年俗活动开始逐渐复苏。上世纪70年代短缺经济下,出现了一个“抢购”年货的风潮。根据1970年的报纸报道说,春节期间“粮、油、肉、蛋、水果、茶叶供应充足”;1971年的报纸说,肉、鱼、蛋、糖、奶粉种类、数量也比前一年同期有所增加,各种鲜菜、糕点、干鲜果品供应充足。从人们对年饭的关注可以透视出,上世纪70年代,全社会开始重视人性的回归。

  改革开放:肥肥成了除夕明星

  20多年前,全广州的花市都集中在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异常红火和兴旺。我记得有一年,我背着小侄女去逛花市,累得走不动了,却根本找不到空地坐下来休息,后来就被身后的人推着往前走。人潮虽然拥挤,但都很友好、礼让……

  那时,一些稍微贫困的家庭会等在年三十晚上12点之后去买花,价钱非常便宜。大年初一的凌晨,手捧鲜花、怀着喜悦的心情与家人并排走在马路上,成了许多广州人对花市最温情、最惬意的回忆。

  由于广州人有不少亲戚在海外,就最早拥有了电视机。一些人偷偷安上天线,可以收到香港电视。经历十年“文革”的压抑、禁锢之后,香港除夕晚会中轻松、娱乐性强的节目成了广州人大年夜的又一道大餐,在欢笑声中,汪明荃、肥肥等人成了广州人除夕夜最闪耀的明星。

  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开始禁止燃烧鞭炮。我感觉自此之后,春节那种火热蒸腾的热闹场面开始不断变淡。随后,老广州必备的年货变成了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年货里还多了一样小东西:电爆竹,成了“禁放”之后鞭炮的替身,可是似乎并不太受欢迎。

  广州人过年的热情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减弱,生活日新月异,广州人开始探索过年“新招”:很多人将年夜饭、团拜饭摆进了酒楼,也是一样的热闹升腾;此外,逛花市、蒸年糕、祭祖、过人日等传统广州年俗还是年年照旧,一个也不能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