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四川农村经济步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轨道。
(一)农业生产高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建国60年来,四川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发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1949-2008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8.7亿元跃升到3903.4亿元,年平均增长9.5%,超过同期全国农业平均增长速度0.5个百分点,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及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粮食总产量从1990年开始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公斤,实现了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而保障了粮食安全。到2008年,全省油料总产量达到249.9万吨,比建国之初增长11.1倍;烟叶总产量22.8万吨,增长4.3倍;水果总产量达635.1万吨,增长60.7倍;肉类总产量达906.5万吨,增长258倍;禽蛋产量达145.3万吨,增长6倍;牛奶产量达65.5万吨,增长18.8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5.2万吨,增长118倍。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建国60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08年,四川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849.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出的7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与2000年相比,年平均增长16.2%。2008年末,四川已拥有规模以上的乡镇工业企业5873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376.7亿元,占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三)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由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二三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据测算,1978年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为80.1:15.5:4.4,到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49.4:22.6。在农业经济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08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41.2%,比1978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到30.6%,比1952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值超过了粮食作物45%,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52.2%,提高了33.2个百分点;牧业生产中,牛羊禽肉占肉类总量比重上升到28.1%,比1952年提高了18.1个百分点。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08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5.5%,比1978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2008年四川有178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99.6%,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和进一步巩固。农村各类职业中学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达到4810个,妇幼保健、床位、医护人员生得到充实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6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6141.3万人。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有47个县(州)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48.0万人,低保和五保人均救助水平逐年提高。
(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产生活发生可喜变化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到2008年底,四川水利工程数量累计达63.4万处,比1952年增长1.4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2.3万公顷,增长3.3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1.8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87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6.7倍;农业排灌动力设备、大中型拖拉机及耕种播收机械成倍增加。农村生产用电水平提高到128.2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15.6倍;乡村小水电发电能力由18.2万千瓦时提高到42.6亿千瓦时,增长了1.3倍。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0.5万公里,比1996年增长了1.3倍;其中通往行政村的公路达到11.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4%。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2008年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中央、地方和社会扶贫资金中,投入交通建设的资金达到3.2亿元,占全部扶贫资金的15.2%,新增及改扩建道路的公路里程3320公里,境内公路里程达到5.7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25.3%。
(五)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民收入跃上新台阶。1949-197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5%。1978-2008年短短的3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27.1元增加到4121.2元,增长了31.4倍,年平均增长12.3%,快于前30年增速8.8个百分点。
同时,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1990年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20.3元增加到509.2元,年均增长12.8%,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迈进。2008年跃升到3127.9元,与1990年相比,年均增长9.7%。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73.6%下降到2008年的52.0%,农村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不断迈进。
(六)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建国60年来,四川不断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8年全省农村低收入以下的人口已降到253.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6%,比2000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比全国贫困发生率低了0.6个百分点。据四川36个国本文来源: http://www.reader8.com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监测调查,2008年扶贫开发重点县本地生产总值达1081.7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75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0.6亿元,增长1.7倍。粮食产量659.7万吨,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2734.7元,增长1.3倍,超过了全省增长速度。通过开发式扶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快推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能力提高,绝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在越过温饱线以后,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并逐步向致富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