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罕见的特大旱情仍在西南地区肆虐。干涸的水库、断流的河道、龟裂的土地,给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旱区群众没有消极悲观,而是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不屈不挠战旱魔的顽强精神,正成为战胜灾情的重要力量。
在贵阳市饮水最为困难的乡镇之一息烽县流长乡新中村,近30户人家在自家田土里“掘地三尺”找到地下水源,有的正在将已经找到的水源点用砖石围建起小水池,有的则在挖巷道铺水管。
打水井、建水池、筑塘坝、截潜流、掏山泉……无论过程有多么艰难,都阻挡不了受旱群众为水而战、生产自救的脚步。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二三十公里,再远的路,群众想方设法也要找到水;河流未完全断流的两旁,有的已经抢种下了蔬菜;烤烟统一育苗,死保苗田灌溉;山区群众备好了种子、化肥和农药,做好春耕生产前的一切准备。
旱区群众不屈不挠、积极行动的背后,有来自中央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特大旱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抗旱救灾,温家宝总理深入云南灾区一线指导工作,中央及国家各部委、部队紧急调送抗旱物资,其他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也行动起来,为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确保每一个受旱群众都有水喝。强有力的抗旱救灾工作,时刻鼓舞、激励着灾区人民的抗旱斗志。
旱区群众对抗旱始终充满必胜信心的背后,有科学抗旱的强力支撑。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来自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纷纷深入旱情严重地区,为当地群众找水打井、节水灌溉、补种作物提供具体指导服务,大大增强了群众抗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让群众生产自救的手段更多、信心更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下齐心,共降旱魔。大灾面前,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再次彰显,科学抗旱、科学救灾的务实做法也发挥出强有力作用。当前,尽管部分旱区迎来少量降雨,但据气象部门预测,大部分旱区的旱情仍将进一步加重。在那些饱受缺水困扰的田间地头、山野沟渠,群众抗大旱、保春耕的身影依旧忙碌。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万众一心的气概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预示着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一定能够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