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剖析材料 >

全省打造人才交流洼地经验交流材料

2010-03-09 
供贴心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解决企业专业人才长期得不到社会评价的问题,2009年我们为319名企业特殊人才开展特殊评审,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分别评定了相应职称协调全市20余家企事业单位兴建专家楼,解决了一批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的居所之忧

 

  倾情搭建四大平台 全力打造人才洼地

  鄂州市人事局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第一资源服务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引才、育才、用才和服务人才,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家“千人计划”我市有一人入选,国家“863”计划我市有5个项目入围,全省首批35个重点产业创新团队,我市有两个位列其中,各类人才正在吴王故都上演新群英会。

  一、 以人才扩容增量为重点 着力搭建引才平台

  鄂州市委书记范锐平说 “鄂州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独有、但求双赢”的思想指导下,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鄂州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试行办法》、《鄂州市柔性人才管理办法》、《鄂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引才政策,为引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搭建引才平台,为我市人才扩容增量。

  一是发挥职能,突出重点,积极主动引才。我市引才引智工作重点围绕五大产业园区建设,生物医药、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开展“优秀企业进校园”活动、举办六场大型人才招聘会、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到珠三角、长三角、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招揽人才,为我市新增人才3600多人,其中博士 35人,硕士68 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29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人才需求压力。

  二是打破框框,不拘一格,开展柔性引才。我们大胆突破制约人才引进的户籍、身份、档案和人事关系等束缚,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项目招标、讲学、举办名人论坛、招聘客座教授和顾问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市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成果转让、培训讲学等智力合作服务,为我市引进大批“户口不转、身份不变、来去自由”的柔性人才。如鄂州籍哈佛大学博士、加州大学终身教授朱松纯经人事部门牵线回家乡创业,我市为他提供一栋办公楼、100万元启动资金和30万元办公设备,成立了莲花山计算机视觉与信息科学研究院,目前该院已引进了包括微软现任副总裁沈向阳博士在内的26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形成了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70余人的科研开发团队,先后建立完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人工标注图象与视频数据库,承担了五项国家863项目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还有若干国家级重点项目,作为民办科研机构进入“国家队”。目前,一大批像朱松纯一样的海内外英才在我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户籍和人事关系不在我市,但长期在我市开展“柔性流动”服务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达1800多人,短期来我市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星期天工程师”达2300余人(次)。其中科技人才约占60%,管理人才约占40%。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三是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兴办特区吸纳人才。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省首家省级开发区,区内积蓄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为此,我们极力创造条件,建设人才特区,通过开发区这个平台引导和鼓励人才向人才特区自由流动。目前这个以“中国药谷”注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项目和人才来此创业。春天生物、科益药业、趋势生物科技、武大氨基酸等30多家大中型药业企业在这里集群发展;美国波尔亚太、香港中华制漆、晨光科技、华硕新材料等一批知名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国地大、湖北化学研究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在这里转化。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研发在武汉、基地在鄂州,总部在武汉、创业在鄂州的创新企业群。今天的葛店开发区已经和东湖高新区、庙山开发区形成三大科技板块,成为“湖北科技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以提升人才档次为目标 精心搭建育才平台

  加快本地人才知识结构更新,是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培育本地人才,促进存量人才提档升级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上挂下派促进管理人才提档升级。先后选派268名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选派126名基层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学习;所有新提拔县级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招商;鄂丰模具有限公司多次派遣管理骨干出国培训,通过国家外专局从德国SES、法国ECTI、加拿大CESO等组织引进专家40余人次来公司现场培训,在南美和欧洲设立代表处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该公司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通过上挂下派和外派,这些管理人才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管理理念和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是借助外脑强化专业人才提档升级。依托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师资雄厚的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强化我市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升级是我市新世纪人才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先后委托华中科大光电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为我市培养45名硕士研究生;邀请华中科大等院校22名博士生导师来我市开展学术讲座20多场次;特聘华中科大、武汉大学6名教授为鄂州大学客座教授,聘请8名外籍人才到鄂州大学任教。市农业部门聘请华农大、省农科院专家教授深入区乡镇举办实用技术讲座15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才1400人次。我市鄂城区借助中国地质大学人才资源为该区金刚石产业培养了200多人的专业人才队伍。这些培训合作有效改善了我市存量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了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三是依托“四级网络”加快农村实用人才提档升级。我市已建立了市农民培训中心、区农民培训学校、乡镇农民培训基地、村科技书屋四级培训网络,建成农村人才培训基地46个。依托“四级网络”,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2万人,这批人活跃在我市农业生产一线,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带头人。以国家级专家徐兴川为项目负责人的武昌鱼团头鲂原种淡水养殖项目为我市近千家水产养殖户(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农民培训中心培训出来的200多名“珍珠姑娘”成为华中珍珠养殖第一镇(东沟镇)的技术骨干。

  三、 以发挥人才作用为目的 全力搭建创业平台

  才尽其用是人才工作的终极目的。我们积极发挥人事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进人才项目合作,全方位搭建人才的创业平台。

  一是兴办人才创业基地,开辟人才创业的主战场,实现人才规模创业。享誉“药谷”美称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武汉共享交通、自然环境和人才等优势资源之利,是我市引智、引资的前沿阵地,通过制定特殊政策吸引成批的武汉人才来此创业。葛店开发区波尔亚太(湖北)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曹汉平就是武汉人,每天早晨从武汉到鄂州上班,他已经坚持了13年。据统计该公司大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来自武汉,正是引进了武汉的人才,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产量比成立时翻了两番,完成产值近6个亿。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经济开发区、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经济开发区、梧桐湖生态新区为主的人才创业基地,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各类人才携带资金和技术创办经济实体。仅武汉地区在我市投资创办的企业或研究基地就有53家,直接投资32.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70%以上;

  二是促成校企联姻,人才项目对接,实现人才定点创业。随着鄂钢冷轧薄板、宽厚板,武钢球团厂二期,鄂州电厂二期、三期,世纪新峰,比克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或建成投产,我市企业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激增,而本地的人才结构和技术资源难以支撑这些产业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花大力气促成校企联姻、人才项目对接,实现人才定点创业。我市博物馆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就是引进陕西专家董亚巍并以古铜范铸技术入股创办的。2009年,共有36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与我市开展人才项目合作,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近百项。我们积极引导、资助相关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湖北省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自组建以来,为全市金刚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使鄂州金刚石产业成为全省39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三是鼓励借才兴企,以企养才,开辟人才软性创业渠道。葛店开发区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武汉高校、科研院所聘请了30多名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市政府聘请10名专家教授为“鄂州市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借助武汉人才优势,实现科学决策。市林业、农业、水产等农口部门,通过与武汉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达到引才引智目的。鄂丰模具有限公司依托博士后产业基地与华中国家重点模具实验室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 ——“节水产品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形成年产450套灌水模具的生产能力,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博士后产业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产业基地2 个,拥有3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外人才在我市软性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以激发人才活力为中心 真情搭建服务平台

  人才是稀缺资源。我们围绕“真心引才、诚心用才、热心待才”的理念,举全局之力,开创性地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一是建立人才联系工作制度,畅通人才进言渠道。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每位市级领导联系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定期听取他们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重大决策问题,都要邀请相关专家列席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先后组织开展了“亿元项目人才服务月”活动和“为重点企业提供人才人事直通车服务”活动,市人事局机关全体干部分别深入全市78家亿元项目企业、405家规模以上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放“鄂州市人事局服务企业人才联系卡”,每张联系卡上都印有联络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以及服务事项和服务承诺,定期沟通,上门服务,深受企业和人才的好评。

  二是提供贴心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解决企业专业人才长期得不到社会评价的问题,2009年我们为319名企业特殊人才开展特殊评审,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分别评定了相应职称;协调全市20余家企事业单位兴建专家楼,解决了一批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的居所之忧;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明确规定给予6万元左右住房补贴、4万元左右安家费、提供1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世纪新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近年引进了一大批未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解决他们的婚姻大事,让他们安心落户我市,组织市秋林高中等单位的未婚女教师与该企业男青年开展联谊活动,提供接触了解机会,目前已有15对新人喜结良缘。

  三是创办人事人才服务大厅,为人才提供各类免费服务。我们投入二十余万元创办人事人才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和服务热线,常年开展网上人才招聘求职,为来我市求职、就业、柔性流动的各类人才提供全天侯的全程免费服务,开辟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通过对人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用得活“的良好环境。

  二O一O年元月二十六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