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家教指导 >

早涉世早受益?“低龄就业”严重透支未来人才

2007-01-23 
连日来,几条消息被媒体热炒:刚刚年满15岁的少女当上的青岛“啤酒皇后”;重庆一大批还不到19岁的技校毕业生以98%的就业率涌向社会。如上消息原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然而,人们在看完之后却不禁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年龄好小!15岁的“啤酒皇后”,应该是初中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学生,而那一大批技校毕业,涌向社会各行各业的学生们,年龄一定也不会超过19岁。

2002年年底,中国行业协会北京分会对外公布了一项行业平均年龄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出现了人员低龄化现象,这是继建国初期之后又一次大范围、多行业的人员“低龄化”。在这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行业是服务行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平均年龄24岁降到了目前的21岁,此外平均从业年龄下降的职业还有法官、医生、作家……

目前,涉足社会年龄越来越小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较为普遍现象。“低龄”涉足社会的现象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值得鼓励还是应该加以限制?而涉世“低龄化”现象对于社会来说是进步还是后退呢?相关专家称:涉世“低龄化”是一种对人才的提前透支,不利人才的长期适用!

涉足社会年龄越来越小

几天前,重庆一家普通技术学校对外公布了今年该校98%的学生就业率。校方称如此高额的就业率已经连续维持了三年。据校方透露,今年这一届毕业生的平均年龄是18岁,小小年龄能够适应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学校当然有了自夸的资本,有了每年高居不下的就业率,生源自然不是问题,该校的负责人还向媒体宣称:“今年生源是历年来最好的,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根本不用为生源问题而发愁。”

技校的学生一般都是从初中毕业之后直接升入的,年龄一般都不会超过20岁。98%的就业率自然也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一代走向了社会的各行各业。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不光是重庆一家技校就业形势喜人,全国各地的中等技术学校就业率都相对较高。行内的专家分析过其中的原因,例如专业对口、待遇相对不算太高……

事实上,像重庆技校的孩子一样,“低龄”开始涉足社会的事件还有很多。几天前,青岛选出的“啤酒皇后”只有15岁,比起前几任“啤酒皇后”,这个女孩子的年龄是最小的;上一届中国新丝路模特选拔大赛上,主办方曾透露,本届参选模特是历年来参选人员中平均年龄最小的,而她们中间最小的模特只有14岁;中国作家协会的统计表中显示,中国的少年作家中,1998年最小的16岁,而2000则是14岁,到了2001年,出书的小作家窦蔻就只有6岁了;而中国的演艺明星,出道的年龄更是在一年年地往下降……

涉世越早机会越多?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事实上,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在努力向着这个目标来培养孩子。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小学的语文老师李媛就十分认同孩子们早接触社会早受益的说法,她说:“现在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信赖的思想越来越重,早早地走上社会,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好事。加上现在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早一些出来机会可能会更多。”

很多孩子的家长也赞同这样的观点。家住海淀区的赵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就是按部就班地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又到大学的,可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每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都不容乐观,而且形势一年比一年要紧张,从这样角度看,真是应该早点出来接触社会。

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志华老师这样说:“孩子早早地走上社会没有什么不好,既然能够找到工作,证明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需要高学历人才,同样也需要技校的毕业的学生。这也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的结果。”

尽管一些受访者陈列出了一系列的赞同的态度,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对此现象表示出了担忧。“准确地说,他们还是些孩子,有限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这样匆匆忙忙的涉足社会,从长期来看对于他们是没有好处的。”一位家长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看,那些孩子们小小年纪能够涉足社会,并有一席之地是件好事,而且年龄也是他们的优势,但是细想一下,他们的这种优势能够持续几年?不用几年,就会有一大批比他们的年龄还要小或者知识层次比他们还要高的人取代他们。

“中国的社会是要求绝对高素质人才的一个社会。低年龄的孩子们早早踏进社会大潮,短暂时间里适应社会潮流,但是他们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不能鼓励孩子们早早地踏进社会。”不少家长如是说。

“低龄就业”不利于人才长期适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技校毕业的低年龄学生、15岁的啤酒皇后的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且这目光中有很多是羡慕的。因为毕竟他们走在了众多同龄孩子的前面。然而这种遥遥领先优势能够保持多久的疑问却也成了家长和专家们担忧的焦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峰长期以来研究各类新的社会现象,对此他的态度是明确的:涉世“低龄化”是一种对人才的提前透支,不利人才的长期适用!因此,国家暂时还不鼓励“低年龄”涉足社会现象。提前透支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今天的技校生暂时性地获得了比大学毕业生更容易就业的机会,但也仅仅是‘就业机会’而已,与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地位、政治文化权利等‘社会权利’相比,技校生们获得的这种暂时性的就业机会实在微不足道。”林教授这样分析。他还说,如果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们也愿意“放下架子”,“屈尊”去干一些技校毕业生们干的活,拿他们那个水准的工资,那么,大学生的就业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而言,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接受正式的国家教育,这才是现在年轻一代最需要做的。

林教授表示,从目前国家的形势来看,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现有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量。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长期适用性较低,也就是说人才不能够长期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淘汰率较高。在西方国家,有许多人往往一生从事一项职业,转行或者调动的事情很少发生。在年龄方面,西方国家的人才往往是越年老越吃香,尤其一些比较特殊的、需要有大量人生阅历的职业,例如法官、医生等。

“因此而言,我们一方面为年轻一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叫好,但是另一方面却提倡孩子们按部就班地学完每一步。”林教授说。

早涉世早受益?“低龄就业”严重透支未来人才[全文结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