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作者晏殊) | |||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作者晏殊) |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趋利避害书:先有血泊与泪水而后可驭人生
——解厄鉴
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享极盛名;如此骄人之成就,非上天庇佑,乃深通解厄脱困之道也。
——清?曾国藩
困厄,是人格磨练之最高字符。
——清?梁启超
先驾驭情感,再驾驭人生。妙啊,解厄鉴!
——人民网网友
一字可以致命,一字可以保身,世事险峻,确实须睁大双眼。
——新浪网友
在生活闲适的时候读这样的文字,也算得上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网易网友
作者:(北宋) 晏殊 译者:马树全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十四岁即因才华洋溢而获赐同进士出身。在朝为官五十多年。这部《解厄鉴》虽没有其诗词之华美,却句句真言,句句智慧。
藏锋卷一
不避苦难的王尊?藏锋避祸的李丰?任尚的狂言?不识世情的王昕?王世充的本来面目?急于建功的韩通?窦皇后的不骄不媚?不肯退让的伍子胥?内敛的王龚?排斥群臣的张居正
●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方不为厄所困。
●善隐藏锋芒者,趋利避害,解厄脱困。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虎行似困,鹰立似睡,乃处世至境。
●志向远大的人谦逊是常态。
●人可无名,不可无仁无德。
●放弃比索取更需智慧。
●内敛藏锋者,永处于上风。
隐智卷二
孝文帝的治国术?拒不改过的李密?不为己谋的田豫?身败名裂的史弘肇?韩信的弄巧成拙?不得善终的苏秦?陈后主的愚顽?深谋远虑的王徽?阮籍的远见?一生坎坷的陈寿
●智谋可以消减困厄,却不能根除困厄。
●上智不为人知,方可出奇制胜。
●自私者常处困厄之境。
●实在的好处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
●不洞察世情与人情,势必阻碍丛生,困厄不断。
●祸患不因无智而生,常常因智而起。
戒欲卷三
贪欲无度的索额图?但行好事的朵儿赤?胡质的“小题大做”?聚敛无度的钱度?贺拔岳的观望?刚正不阿的耶律楚材?纣王的淫恶?决不妥协的周新?王杰的高尚品行?轻启战祸的韩侂胄
●贪欲之根,祸患之源。
●君子能审时度势,不让欲望左右,所以能够消灾解厄。
●不遵从自然法则,任私欲膨胀,毁灭便不远了。
●智者从不小看一念:一念之失,生死之别。
●贪欲无穷的特性,使困厄永伴。
●冲动是失败的人共同拥有的一种特质。
●对待欲望的不同,使君子坦荡,小人戚戚。
也许,真的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谋略型的文化。但是,当下谋略类书籍的流行,却似乎与所谓的“谋略型中国文化”并无太大的关系,起码没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而“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是智谋被提升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和原则,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在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智谋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样以来,中国的智谋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儒家的智慧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其运谋的方法不是谋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直接以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王道理想献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们心悦诚服。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在这里,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畴。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为君主统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础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呢?这就需要“术”。“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则是权术阴谋。这些都是直接为维护封建王权服务的。
道家的智慧是极为聪明的。黄老的有关著作处处流露出智慧的优越感,处处显示出对别的学派的鄙夷和不屑。黄老道术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学说,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永远不可改变和亵渎的;世间的人是有限的,对于道只可以体味、尊重和顺应。那么,如何体味和遵循道呢?黄老哲学认为,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不为。所谓“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说的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张,万物的自然运行就是圣人的主张。人如果不能体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顺应自然,在现实中就容易招致祸害。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这三家的智慧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总是相互融合,甚至进而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消长而已。
智谋型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当然,这里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有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窝里斗”,就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