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 作文

2020-10-15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教师技能竞赛培训发言一、目标定位清晰精准——确定“教什么”从刚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

——教师技能竞赛培训发言

一、目标定位清晰精准——确定“教什么”

从刚才对《少年闰土》一课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思考要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什么?思考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取哪方面的知识,提升哪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提取教材的价值所在,确定教什么,制定清晰精准的教学目标。有了恰当的目标,我们在课堂才能有的放矢,找准着力点,知道在哪些环节上下功夫,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是当下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领军人物,他较早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我们到底该用我们手中的教材教什么,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几种认识:

(一)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

已经退休的王庆华老师常常呼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不要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园。什么的样的语文课才叫语文课,才有浓浓的语文味呢?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经提出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实现从“非本体语文教学向“本体性语文教学”的转变。

吴教授总结了“本体性”教学的特征是“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学习技能”,而“非本体”教学的特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我们都认同,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就过分强调了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所以,我们要增强课程意识: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围绕本体性内容展开教学,能清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二)树立意言兼得的意识。

崔峦老师说过:“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表达方法的迁移和运用。”一句话,我们要追寻‘意’‘言’兼得的语文课堂。

什么是“言意兼得”呢?所谓“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内涵)、思想、情感等,它是文本中的血肉,是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文本中的“意”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像溪流一样缓缓显现,以形象吸引人,以思想启发人,以情感打动人。“得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批文入境,缘文悟道,缘文体验。

所谓“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架,是一种关乎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于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得言”,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把教学的重心有意或无意识地偏向于“得意”一侧,认为阅读教学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读懂内容,理解思想,体验情感即可。“得意”最多只能算是完成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而已,因为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理解语言,还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重任,这个“得言”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得意”之后不能“忘言”,“言意兼得”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正确选择。

(三)教学目标要“瘦身”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平时教师面对课文制定教学目标时,想象这也挺重要,那也挺重要,解读文本时发现的课文中字、词、句、段、篇,还有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等等,一个都舍不得丢弃。于是,教学设计时往往安排许多训练点,一会儿是语言训练,一会儿是人文教育,弄得课堂臃肿,教学难有实效。阅读教学如何合理开发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瘦身”,既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文包含的课程内容可以开发出很多,我们不能全部都教,要有选择、舍弃的过程。内容多不见得语文味就浓。制定教学目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舍才有得;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重点,重点突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要抓住各年级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区分出各年级语文教学的不同特点。

举例:《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也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因此多种小学语文教材版本都选编了这篇文章。这篇课文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教学的因素,托尔斯泰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勾画了沙俄时代穷人困苦的生活境遇。一个穷字隐现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典型环境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文章着力写了桑娜的两段内心独白,刻画出她的善良,乐于助人,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也很精彩,看似不紧不慢的聊,背后却是思绪万千,充分表现了渔夫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篇课文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

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这类课文承载什么样的语文功能,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感悟能力……);关于写作指导的研究,如何使本课成为一个写作训练的范例,凸显高年级语文阅读课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如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完成读写结合的任务;关于问题知识教学的研究,注重记事文章的特点,如以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选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记事过程中的悬念设置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我们就要敢于取舍,让目标瘦身。可以选择最佳读写结合点,围绕阅读课读写结合实施教学,即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的练笔。

(四)符合年段特点。

小学低、中、高段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我们在备课时要明晰各年段的目标重点。我觉得大家应该知道各个年级段我们应该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各个年级段,课程要我们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你只有心中有这个目标,用目标去看教材的时候,你才会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看高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课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首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其次,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一定要抓住课文最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去领会,只有这样,语文课才有浓浓的语文味。表达方法涵盖的内容很广,如遣词造句之精妙、组织语言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都属此范畴。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阅读中理清层次,在阅读中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在头脑中“建模”,固化文章中的表达方法,然后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文为我用,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

二、手段操作合理有效——落实“怎么教”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实效?我们要做到几个重视:

(一)重视从“分析内容”到“学习方法”的转变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早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求语文教师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阅读教学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子的增值。“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关键词,如“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于永正老师的课例《月光曲》加以阐述说明。

《月光曲》一课需要获取的知识有“1、认识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2、阅读时能辨识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3、作文时能适当加上自己的联想。”怎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于老师是这样做的: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实践

读扩展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三、迁移写作

1、修改短文《荷花》,运用联想的写法。

2、修改后交流。

指出写法,对于高年级是很必要的。联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联想的好处,写法的渗透和理解文字的内容是相融的,没有相互干扰。找出实在事物的和联想的内容,如果去掉,黯然失色,体会联想的好处。这是第二种方式体会联想的好处。不仅提出“联想”的写法,让学生体会联想的好处,感受联想的重要,而且提出了在习作中运用联想的必要,指出了具体的方法——运用像、好像等。于老师以《荷花》的部分文字为依托,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添加自己的想象,运用联想的方法提高表达的效果。在学生习作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会运用了联想,这是本节课目标落实的最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于永正老师在本节课中的主要的教学方式——读中学写,在阅读中学习写法。

再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案例:从篇章结构看范例作用: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是叙事,叙述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是作者感悟,概括总结,语句含义较深,点明中心,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感悟空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记叙文如果结尾写有自己的感悟体会,那么就是中心所在,是点睛之笔。从而把这种写法迁移到自己平时的习作之中。

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功。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范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二)重视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转化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句子,课标从“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每篇课文教学不仅承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任务,这里的表达能力即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所以“理解”与“运用”并重理所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理解”与“运用”并重呢?第一,对“理解”和“运用”两者的内涵要有明确的界定,“理解”是指读得懂,培养相应的阅读能力,“运用”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包括基于一定目的的语言输出(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和语言输入(文本语言的积累内化)两个方面。第二,教学目标要指向“运用”(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必须在文本营造的语境中进行。切忌脱离文本语境或过早脱离文本语境的语言学习。要做到读中理解、读中运用。因为“理解”和“运用”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因而反复朗读、潜心读书等典型的阅读行为不可少,两者要与读书有机结合。第三,“理解”和“运用”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融合的、互动的,既理解中有运用,运用中有理解。或者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以运用加深理解。第四,“并重”不是在教学中平均用时用力,而是根据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所侧重。第五,“理解”和“运用”并重体现的是阅读教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并不是要求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都要同时体现。

教材文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训练的语境,语言训练要充分利用好文本提供的语境,不要离开文本语境。学语言是要放在语境中学的,也就是说文本的内容、思想不能完全抛开不管。语文课上学生语言学习的路径是通过课文学习,通过课文中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景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词语和句子范例,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其目的不仅在于理解课文内容,更在于把课文语言输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中,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理解思想内容后,再来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的。两个回合是阅读过程,学生学语文应该是三个回合,即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从理解到运用,需要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跨越。

教许多文章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我们的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在文章空白处想象,进行课堂练笔。这种设计的目的不能纯粹地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应有着更加明确的指向性,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补白时能恰当地活用文本语言,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落,为奖品的归属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在这篇课文中,主要人物显然是“父亲”,而文中这位主要人物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都知道“父亲”的心里是最不平静的。请同学们想象“父亲”领了大奖,坐进汽车一直到家里的这段路上,他该有着怎样矛盾复杂的心理,并以“这真是一个道德难题,我该怎么办”开头写一个片段。要求学生写时适当使用文中的语言材料:“拮据、梦寐以求、精湛、器重、富有、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因为有了具体情境的创设,有了文本语言的随意运用,学生的想象不再是干巴巴,写起来就较为自然而顺畅。

学生习作之一:这真是一个道德难题,我该怎么办?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汽车车呀!库伯家非常富有,而我家生活很拮据,全家只能靠我一个人工作维持生计,我再怎么技术精湛、深得老板的器重,也买不起这样的车。如果我不提彩票的事,那么这辆车就是我家的了。可是这样我就会失去做人的诚实和信用,一辆汽车怎能抵得上一个人的诚实和信用呢?孩子他妈说得对:“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我还是把这辆车还给库伯吧!(杨滢溧)

学生习作之二: 这可真是一个道德难题,我该怎么办?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东西啊!我家生活这么拮据,虽然我技艺精湛,深得老板器重,但光靠我修理汽车的薪水,一辈子也买不起这样的车啊!再说了,彩票是我帮库伯先生捎的,车是我领的。只要我不说,天不知,地不知,库伯先生一定不会知道。可是,我能瞒得了别人,我能瞒得住自己吗?如果我把汽车留下,我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不管了,我一定要把车还给库伯。(赵孜晗)

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不仅更好地领悟了父亲面对道德难题做出抉择的艰难、诚信的可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了语言,激活了积累。

从这个案例很容易就能发现,用课文语言发展学生语言,用课文语言去规范学生的语言,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以语言的发展为目标设计读写结合的练习。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借助课文的语境,进行一种转化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课文语言的同化。不是简单的读写结合。学生在这样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促进语言学习的成功感。学生有课文语言的痕迹,能够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不仅是运用,还是培养一种习惯:遇到好的词,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有了这种能力和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无穷尽的。

语文老师讲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从语言形式切入,而且应对语言形式给予更大的关注,这才是语文课。教语文就是要摒弃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走上语文训练之路,教孩子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素养,把语文课上到实处,练到重点。

(三)重视课外阅读课堂化。

“读书”是2011版课标关键词之五。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单靠教材上的十几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那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的文章呢?这需要教师课内阅读的指导。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要落实重点训练课文,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结合及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引导把这些方法地迁移到日常的阅读中去。

 

老师们,有句俗话叫“说着容易做着难”,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