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追“星”
一路相拥,与星同行
我站在楼上,自认为能高瞻远瞩,在众人中寻找沈作家时,整个天井院已是黑压压一片小脑袋,哪还能一览沈作家的身影?接着沈作家由张校长带领着去了五楼参观孩子们的欢迎海报、手抄报(后来听人说的)。沈作家及陪同人员已经到了四楼,再看一楼至四楼的楼梯依然万头攒动,人流不止。
报告厅里“故事”多
报告开始了,沈作家讲起了他写作路上的花絮:
17岁下乡插队,他毫不犹豫的去了云南,原因是:那里是动物王国,在那里他可以养一条真正的猎犬。在那里有幸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傣族老猎户生活在一起。
一次,在孔雀山捉孔雀时,不幸被一群饥饿的狼围困。他们急中生智爬上了一个大树,几个钟头过去了,狼群毫无离去之意,无奈,拔下孔雀毛,将孔雀肉喂狼。然而,狼多肉少,狼越吃精神越好,迟迟不肯离去。天色已晚,他们急中生智,点燃了身上的衣服。然而,这星星火势怎能驱散精明的饿狼。身上的衣服烧光了,狼群依然和他们打“游击”——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最终还是第二天早晨寨里的乡亲赶走了狼群,替他们解了围。
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使他对狼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对狼的习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为以后写狼的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鸡圈里养小鹰的经历,让他对鹰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进行了长期观察、分析。促成了《和乌鸦做邻居》这部小说的诞生。
两个简单的故事告诉了孩子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向孩子们透露了他的写作秘笈:第一,只有亲身经历的才能写得生动,言之有物;第二,要善于观察,积累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第三,要勤勉,每天一篇。真是“听君一齐话,胜读十年书”,孩子们顿时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信心十足,似乎明白了自己写作道路的困惑,扑捕捉到了自己写作的灵丹妙方。那种兴奋无以言表。
签名售书,激励前行
签名的场面自不必言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让沈作家在自己的书上签名。我想,这种签名不仅表明了孩子对作家的崇拜,至少这个签名会激励孩子迅速投入到书中,饶有趣味的读完手中的这本书。这几天的观察与访谈,不禁令我暗暗吃惊:孩子们不禁看自己的书,还互相传阅;孩子们关注的话题不再是悠悠球,而是你读了几本作家的亲笔签名书;课下的谈论内容由QQ号转为紫岚、洛戛、哈雷、朗朗、赤利……
试想,追这样的“星”,孩子怎会不受益?追“星”的热度越高,孩子读的书也就愈多,积累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追的“星”越多,阅读的范围也就越广,视野也就越广阔。正如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所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真心希望这股星星之火,不是几天的热血沸腾,可以在孩子的阅读之原燎起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