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游客看上了印第安人编制的帽子,就问:
“一顶草帽多少钱?”
“10美元。”
“如果我一次买十顶草帽,一顶多少钱呢?”游客又问:
“15美元。”
“怎么会买越多越贵呢?”游客很吃惊:
“做一顶草帽已经很烦了,你想想做十顶草帽,我们要重复一样的动作,这需要付出多少耐心啊!当然更贵了!”印第安人回答:
这个故事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温饱解决后,耐心反而成为一种生产成本。今天的很多职业和故事中印第安人的处境很像,工资旱涝保收,所以热情和耐心自然被视为没有必要的付出,那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工作也没有必要做好了!
参加工作以来,在职业学校走过了两个“七年之痒”,和那些学习纪律都差的,似乎没有什么前途的学生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八年前工作调动到现在的学校。虽然说好一点了,但是还是觉得自己二十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总感觉哪里有一点不对劲儿!直到有一次我上了一节精彩的心理辅导课,下课后有一个学生弱弱地对我说:
“老师,你应该到一中去,你在我们学校太可惜了!”
“你说的不对,这个学校有你们需要我,所以说我在这里很快乐!”
说完后,我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境界怎么会这么高?!
在心理学界有一个“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有时候真的想问问,为了这么一群学习成绩差还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备课、上课等,这样重复的工作会让我今生的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在熬过自己一年又一年的青春时光时,有一个声音响起来:到底值不值?
参加工作以来,有过取得成绩时候的兴奋,有过处理学生违纪时的气愤,有过学生进步的喜悦,也有对学生失望后的心酸。平平淡淡二十多年过去了,眼看着自己年近半百,每每回想往事,没有炸碉堡堵抢眼的雄伟壮举,有着就是每天上课和学生打交道,究竟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绩?不得而知!
外国人很奇怪中国人都能把人送到太空去,计算机运算速度世界第一,为什么不能把“地沟油”的问题解决一下,让中国的足球走进世界杯哪?
虽然我也迷茫过,但我从来没有彷徨过,当我看到“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这句话的时候,又开始了更多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大学本科的“白领人”与大专学历的“蓝领人”一样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当然让卫星上天的和马桶不漏水的肯定是不同的,一个是拔尖的人才,处在宝塔尖端;一个是一般性的人才。让卫星上天的也可以让马桶不漏水,而能让马桶不漏水的可能让卫星上不了天。如果人才都是让卫星上天的,或者都是让马桶不漏水的,世界岂不乱了套?
但很多家长攀比的心理非常严重,不管孩子的先天客观条件,也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心培养自己的孩子是让卫星上天的,从内心里看不起让马桶不漏水的,于是无论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如何,一心一意让孩子走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条路。奥数班、示范高中的择校生被炒得火热,家长几乎不惜一切代价,而中职学校门前冷落,很少有人问津,学校建得很漂亮,却招不到学生。这些家长不知道“猪拱鸡刨”的原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果是一个熟练的钳工或者是焊工,一个月几乎有上万元的工资,而且找工作不费吹灰之力。
不管所处的学校的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年国家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还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的。学校不管再大,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但是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却是全部的希望。三十年前有过“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说法,我不信,所以说我有了现在的成绩,仔细思考,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造原子弹的、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拿剃头刀的都是人才,都是社会所需求的,只不过是尖端技术人才和一般性技术人才的区别而已!我们不能看着以前造原子弹的工资低,卖茶叶蛋的收入高就否认知识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奖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学家的奖金有五百万之多,我没有算过可以买多少吨茶叶蛋!
我们在电视上看杨利伟上天,看着刘洋翻跟头,看着王亚萍做实验,民族自豪感一下子上升了,但关了电视,静下心来,我们还得恢复常态,继续从事自己或高端或一般的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原则就体现一句话——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很多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出满意的答案,是不是“不值得”定律在作祟?也难怪,当今汹涌的社会大潮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冲击着人们以往的价值观,造成很多人心理的不平衡。以我为例,当初参加工作时候,一个月149块钱,煤矿工人一两千,多的可以拿到两三千,那是什么概念啊?找对象都是困难户。特别是一次和朋友的亲戚吃饭,席间人家感叹:“最近几天很郁闷,本来这一次的生意可以挣600万,到最后才挣300万,气得我几天没有吃好饭!”我无语!
其实当初选择老师这个职业也是多种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当老师,工资太低而且老是拖欠,但是家里供应我们上学,早就成了“万元户”(贷款三万),根本就没钱跑工作,于是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想法,身为老大的我,肩负着很多的重任,弟弟妹妹上学是大事儿,我要是当老师了,他们以后上学遇到了问题,我肯定会帮得上忙的!日后的情况也验证了我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二十多年来,十几个弟弟妹妹表弟表妹跟着我上学,考上大学,有了自己如意的工作,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世界上的每一条道路都是不平坦的,据说高速公路不修得像飞机跑道一样笔直,就是为了防止司机打瞌睡。工作时间长了,难免会有职业倦怠,但是每当工作想应付、得过且过时,我都会适时地做出调整。虽然核心思想深处正是认为所做的事没必要时,经过了多年的锻炼成长并结合后期学习,逐渐发现同样一个问题上下级的理解可能不一样,思考的远与近也不同。同一件事用当下的眼光和放在五年后去看,观点很有可能截然不同。如果对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有个基本预期,虽然不太准确,但当用3、5年的视角审视高层决策时,我们还真能对很多措施有了理解,不会再认为什么事没有必要了。
有时觉得工作太认真不值得,也是工作热情“边际递减”:肚子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个馒头吃。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不那么饿了。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工作,就可以把边际效益解释为:当老师发觉所做的每件事和收入联系不大时,好像用热情和精力换来的第一个馒头就吃饱了,所以必然视以后每次付出的热情、精力为无谓成本,同时由于付出的成本没有收益,所以工作的热情和精力自然边际递减。
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会是真正的神,都是平常人,但是只要把平常事坚持做好,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不管有什么样的理论,最后收获的都是精彩!
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没有让我成为百万富翁,但给我带来的是另外一种巨额财富,反复权衡,觉得当老师真的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