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心中的一盏灯
阳光透过窗玻璃毫不吝啬地洒进房间,虽然时至深冬,但是身上暖洋洋的。当然,让我感觉温暖的,除了阳光,还有眼前摊开的这本书——《一盏一盏的灯》。
这是吴非老师主编的一本书,窄窄的,薄薄的,但是,读完之后,我却体会到了它重重的分量。这是一群普通的教师,做着一些普通的事情,可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像一盏一盏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拖堂是一盏灯。拖堂是不好的习惯,可是,黄雅芸老师却在公开课上故意拖堂一分钟,为的是让一个正在回答问题的孩子把话说完,保护他的自信心。
微笑是一盏灯。袁佳老师是一个经常微笑的老师,她觉着这只是职业的习惯,可是没想到毕业后多年的学生竟然专程到学校去看望她,说她是最难忘的老师,理由竟然是老师最喜欢微笑,这微笑给了同学们无穷的温暖和动力。
愧疚是一盏灯。因为别人讲公开课的需要,丁爱平老师班上必须有九个孩子被“请出”听课者的行列,虽然丁老师想尽了办法去保护这九名孩子的自尊心,但是最后还是让孩子流下了痛苦的泪水。事情过去了,可是丁老师心中却留下了永久的愧疚。这愧疚,是一个教师可贵的良知。
举手是一盏灯。音乐课上,班主任去听课,当音乐老师让同桌之间互唱互听时,班主任立刻坐到了没有同桌的那位同学旁边,认真聆听着孩子的歌唱。当音乐老师请认为邻座唱得好的同学举手时,班主任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班主任举起的手可不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最有力的安慰?
等待是一盏灯。相信我们做老师的都碰到过行为慢腾腾干事蜗牛速度的孩子,好多时候我们都耐不住性子一直催促他们快快前行,可是张小兵老师却无数次容忍了自己班上的“阿慢”,一直心平气和地鼓励他“相信自己,只有慢慢地学,一定会有进步的。”就是在老师这种耐心的等待中,阿慢虽然慢但是一路走到了博士的行列。
黑板是一盏灯。作为老师,黑板已经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为师的每一天,我们几乎都在与黑板打交道,可是除了板书,你还能想到黑板其它的用途吗?朱嘉隽老师就在自己班的黑板上演绎出了万千气象,生动了每一个孩子枯燥的高中生活,他们的黑板承载了太多难忘的记忆,而这每一份关于黑板的感动不包含着朱老师对学生殷殷的爱意?
故事是一盏灯。长久形成的伤害,不会因一个故事而改变,但至少,生命中可以多积蓄一份对抗伤害的力量。周春梅老师把一个温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讲给乘客听,并期望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教育的意义,不就是一种正向的传递吗?周老师在不停地讲故事的过程中,给听者带去了多少温暖的提醒和善良的力量?
较真是一盏灯。一元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可是李刚老师却因为借给了一个学生一元钱而这个孩子却不还债时较真地去要债。其实,他看重的并不是钱,而是孩子诚信的品质。正如他所说:“不管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多么让你失望,你都要知道,做人的准则都应该坚持。”老师的较真,折射的是对孩子诚信教育的良苦用心。
……
在这本书里,类似这样触动人心灵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老师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们的行为举止很细小很渺小,小到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可是,这微小的力量就是一盏盏灯,这是人格的灯,这是品质的灯,这是一个为人师者用自己的良知和责任点亮的灯,它发出的是微弱的光芒,可是这一簇簇不起眼的光芒却点燃了孩子内心的希望,给了孩子一生向上的力量。
正像主编吴非老师说的一样:“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那天听池希新老师讲课,提到人生的四大不幸,其中之一就是“少无良师”。当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当孩子失去进取的动力时,当孩子迷茫无助时,如果我们做老师的都能随时出现,做孩子的良师,给孩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自尊的灯,诚信的灯,前行的灯,让自己的言行像灯一样长久地在他的生命中闪烁,进而成就孩子积极进取的的人生,那不仅是学生的幸运,也是我们为师者莫大的荣光。
尽自己所能做一盏等吧,照亮自己,照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