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陪读是否会放慢孩子成长的脚步?作文

2018-11-06 
陪读是否会放慢孩子成长的脚步? 在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陪读”已成为一种流行,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市区,

 

陪读是否会放慢孩子成长的脚步?

 

在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陪读”已成为一种流行,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市区,不断蔓延,庞大的陪读家庭队伍出现在中小学名校甚至托儿所附近,有的家长不惜一方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举家搬迁,另谋生计……陪读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照顾好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但从心理学角度看,陪读,有时会放慢孩子成长的脚步。

 

近几年很多同事都在总部附近租房、买房,单位千把号人,不算私家车,每天光大轿车就要发四辆,拥挤的班车上挤满了陪读的家长,每天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同事莉从起初的两地分居,到后来的单身生活,可以说儿子一直由她独自教育,看着同事一个个将孩子转往总部的学校,要强的莉也不想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2005年,他东挪西凑在总部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起初儿子表现还可以,等到初三时,莉的儿子结交了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开始了翘课、泡网吧,一次还聚众闹事砸碎了教室的玻璃。莉一则担心儿子落下的功课,二则担心儿子沾染上不良风气,于是乎,莉开始了全天候陪读,每天四趟接送(那段时间,莉因为迟到早退曾多次被领导找去谈话),晚上直接在家看着,起初莉蛮以为自己盯的很紧,儿子应该没有空闲时间翘课,谁知正值青春期逆反的儿子算准莉的上班时间,卡住时段溜号、上网,那段时间母子之间剑拔弩张,一个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另一个则感到母亲的盯梢是对自己的极大不尊重,儿子扬言要去跟随父亲生活,身心疲惫的莉一度患上了焦虑症。同事的开导根本影响不了倔强的莉,就这样母子二人开始了拉锯式的马拉松战役,莉的儿子一连上了五年高中,最后才考了个五年一体的专科学校。莉的陪读是失败的。

无独有偶,芳也是陪读家长之一,好在芳的儿子比较勤奋,芳也算得上是懂家庭教育的,在陪儿子的七年中,芳与儿子朋友式的亲子关系曾在单位传为佳话,芳的儿子不但学习好,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孝顺有加,对芳也常怀感恩之心,按理说芳是陪读家长中的佼佼者,芳的陪读是成功的。可芳在为儿子和工作忙碌的同时忽略了家长的丈夫,丈夫因不愿住在人口较多的岳父母家,所以七年间很少陪读儿子,这期间,芳的丈夫因无聊而迷上了打牌、赌博,父子感情也渐渐淡了,用芳的话说,在很多事情上,芳在他们父子的沟通和交流中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父子简直像陌生人一般,原本温馨的小家再无往日的温暖和笑声。芳的陪读在家的层面上又是失败的。

 

跟莉和芳相比,我这个陪读家长算是幸运的。儿子上托儿所时,弟媳每晚陪着小侄女“b、d,p、q,z、zh,c、ch,s、sh”的分辨声、在小区操场散步时身边传来的母子(母女)的速算解答声也让我下决心当一个称职的妈妈。我们贷款买房给儿子择校,从儿子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担当起陪读的角色,一起背课文、一起记单词,坚持亲子共读,儿子稍大一点,我又与儿子展开了博客擂台赛……我的陪读让儿子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儿子升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盲点的增多,我对儿子的课业辅导也越来越吃力,那时恰逢儿子青春期逆反,儿子不再喜欢我的陪读方式,提出要单飞,此时刚好接触家庭教育,教育沙龙中不少老师、家长的育子经验提醒我放手也是爱,我结束了陪读,对儿子施行放养式教育,在原则问题上大都求助于老公。这段时间,儿子在崇拜和敬佩老公的心理中向着男子汉的标准快乐成长。正当我暗自得意时,英语老师短信、电话轮番拉响警报:要我加强对儿子书写的监督。儿子初四后,老师和学生相应紧张起来,各科老师要求家长密切配合:每晚作业过关、签字,尽管儿子不愿再接受我的监督和督促,可为了做好家校配合,更为了与儿子一起度过紧张的初四,我做通儿子思想工作,又开始了陪读,不过现在的陪读已不需太多的精力和知识做辅助,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到为止罢了。

在与儿子一起成长的14年来,我先后经历了陪读——放手——陪读式教育,欣慰的是和谐的沟通、交流,彼此的理解、尊重让儿子的成长还算顺利,儿子的性格也得到了很大改观,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社会阅历的增多,儿子在人际交往和学校生活中也越来越自信。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心理发展特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真正的主导者应该是孩子本身。爱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成长重于成绩,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唠叨、盯梢、包办、干预、猜测都是孩子的禁忌,即便是必要的提醒和督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教育的机会”,把主动权从家长身上“润物细无声地”转移到孩子身上。有人形象地把教育说成是“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希望我们家长要有“花苞”心态,耐心等待,静等花开。陪读,扑朔纷繁,既没有统一的标准,更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宜,关键在度的把握,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