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减压
不知不觉期中考试迫在眉睫,又到了令家长揪心、让孩子焦虑的阶段,每天各科老师督促孩子复习的短信,每晚孩子没完没了的复习科目,真乃是急坏了家长,熬坏了孩子,难道成绩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名次比孩子的健康还重要?作为家长是应该督促孩子抓紧复习,还是适当调整各自的心态,帮孩子减轻压力呢?
作为家长,不妨先了解孩子考前的心理状态,然后再“对症下药”。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很多平时还算优秀的孩子都具备要强的心理,他们常常把学习目的与自己的将来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自己成绩好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这种孩子还常常认为只有考出好成绩才算是报答父母和老师的付出,他们学习自觉、刻苦,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竞争。他们又常常出现考前焦虑,拿起书本就疲惫,认为自己要复习的内容有很多,可又总感到时间不够,一方面期待考试快点结束,一方面恨不得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试题。
调节方式:淡化考试。越是临近考试,家长越不提与考试有关的话题,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面对,尽量缓和一下家庭气氛,此时不妨与孩子一起玩些孩子喜欢的游戏,睡前听听轻音乐缓解一下视觉疲劳和脑神经。此时了解孩子的感情和感受远比督促和唠叨更重要。
竞争表现欲。时下很多孩子争强好胜,认为考试正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考取优异成绩确保自己在学校和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而变成了学习的机器。
调节方式:让备考阶段“日常化”。引导孩子把每一次考试当成一种检验自己的手段,将考试视为一次不同寻常的课堂作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平时,虽说有“临时磨枪,不快也光”的俗语,可学习更应当倡导日积月累,让孩子在学习中明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降低标准,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努力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破罐子破摔。一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孩子对待考试也有一种畏惧心理,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布成绩等待的将是老师的挖苦、家长的埋怨,有时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下一次考试,久而久之,他们会养成“破罐子破摔”的习惯,认为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别人,索性把复习的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或其他爱好上,其实他们的心里并不平静,他们期待着早日废除考试制度。
调节方式:在点滴中进步。每一位合格的家长都不会那孩子的成绩横向比较,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先天的差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如世界上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一样,老师和家长不能用同一种标准衡量所有的孩子。对待成绩稍微落后的孩子,家长不妨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因为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远比一次考试成绩更重要。一旦成绩公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孩子树立自信,尽管初中阶段知识点衔接很密切,可如果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找到了学习方法,应够赶上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家长不妨给孩子投上信任的一票,告诉孩子——“你能行!”
家教有法无定法,减压也要因人而宜,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切记:成长比成绩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自信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