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绩效评价的依据是有关财政预算的规章制度和设定的绩效目标。(一)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1.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2.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3)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4)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5)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6)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7)部门(单位)年度决算报告;(8)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报告;(9)其他相关资料。(二)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重点)1.绩效评价的对象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重点对享受资金较多的地区(如西部大开发使用的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2.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1)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2)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3)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4)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三)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体现的就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设定。绩效目标应编入部门年度预算。1.绩效目标的内容2.制定绩效目标的要求(四)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重点)1.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制定。(1)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的指标。如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的下岗职工培训,人均培训成本、再就业率(上岗率)等就是该部门的个性指标。另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科学技术的管理、教育(投入产出比)等行业的具体指标都会不同。(2)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经济性2.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1)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2)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标准。3.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1)成本效益分析法(类似于投入产出比)。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2)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3)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4)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分析绩效提高或降低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