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陷阱
调查论证不可少
案例
小任从小就对生物感兴趣,他的人生目标是做中国的“达尔文”。在填报志愿时,他发现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禁一见钟情。入学后,小任惊讶地发现,该专业竟然设置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之下,主要课程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设计等。原来,该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医疗电子设备研发,和他想象中的生物学大相径庭。
高考志愿填报中这样那样的“陷阱”,有客观存在的,也有家长和考生无意中给自己挖掘的。
小任的苦恼,在于填报高考志愿时的望文生义,掉进了“文字陷阱”。我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有多达506种专业,名称五花八门,家长和考生不做调研,光靠字面意思猜测,是很不靠谱的。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电话咨询等了解情况,最好到学校实地考察,向该专业的学生、老师了解实情,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失误。
“体质陷阱”,也不得不防。南京考生王鹏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他的成绩高出南京林业大学平均录取分数12分,填报了该校的园林、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然而,南京林业大学并没有录取他。原来,他填报的三个专业都是色盲受限专业,而王鹏本人正是色盲。除了身体因素,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还应特别注意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否有男女比例要求、单科分数要求等。
“表面兴趣陷阱”,让考生小单懊恼不已。在高中时,化学老师很喜欢他,优异的化学成绩给他带来巨大信心,于是,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将来要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结果,如愿以偿后,他发现大学化学涉及大量数学知识,而自己并不擅长,毕业后去化工厂工作更让他感到迷茫。
其实,小单犯了一个很多学生都容易犯的错误,即被“表面兴趣”遮掩了“真实兴趣”,化学老师喜欢他、高中化学学得好,并不意味着化学就是他真正的兴趣,填报志愿时所说的“兴趣”,必须是经过专业评估、稳定的职业兴趣,而不是简单的“表层”喜好。
“更名陷阱”也让不少考生“上当受骗”。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学校抓住人们的“名校心理”,抢着冠名“科技”、“理工”、“财经”等热门名词,再冠个“省会名”提高地位。还有“弱校”合并进入“强校”,甚至是“弱弱”联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一看又有“北京”,又带“国际”,多响亮啊!殊不知,这恰是“骗你没商量”。对此,专家建议,最好能到实地考察,看看学校的硬件,听听学校的管理,摸摸学校的实力到底如何。
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站
高考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gao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