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采集
(1)现病史
1)腹部肿块发现的时间和增长速度:一般发现时间短,肿块增长快,多为恶性肿瘤,反之为良性肿块,如果肿块突然出现,大小变化不大,多为梗阻性或炎症。
2)腹痛状况:持续性痛提示炎症,阵发性痛提示梗阻,持续性伴随阵发性绞痛多为绞窄病变,隐痛、钝痛可能为肿瘤早期、结核或免疫性疾病。注意有无放射性痛,胆囊病变引起右肩不适,胰腺病变反射左肩痛和背痛,晚期胃癌放射腰背痛。
3)消化道症状:主要询问大便习惯是否改变、有无黑便或粘液血性粪便,从而判断肠道肿瘤,其次注意有无肠梗阻的表现,另外询问饮食状况、有无腹胀、消化不良,有助于判断肿块的部位。
4)黄疸: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同时注意黄疸是否伴有消化不良和疼痛,这样对判断肿块发生在胆囊、在胰腺还是在肝脏有帮助。例如伴腹痛多为胆系结石,进行性无痛性加重可能为胰头占位病变。
5)排尿和尿性状的改变:帮助判断肿块是否在肾、肾上腺和膀胱。
6)是否发热,体温变化:肿瘤性、梗阻性早期无发热,发热提示已处晚期。低热可提示结核病,早期热多见于炎症肿块。
7)最近全身症状况:帮助判断腹部肿块处在肿瘤、炎症和梗阻早、中、晚期的哪一期,判断肿块肿瘤、梗阻对全身病理改变的影响程度,这对于治疗方案的设计有重要作用,应包括食欲、睡眠、精神、体重、体力、心理状况。
8)诊疗经过问题:包括曾经在哪家医院就诊过、检查过的项目和结果,诊断及处理结果。
(2)既往史及其他病史
1)有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对判断肝、胆、胰肿块的性质提供重要参考。
2)个人史:注意饮食习惯和食谱,长期吃烧烤、发霉的食品及低纤维食品,易患消化道肿瘤,形成肿块,例如公认的结肠癌发病率高,与吃低纤维食品有关,长期饮酒易发肝、胰病变。
3)长期睡眠差,疲劳,忧郁,紧张,易激动,易发生肿瘤性肿块。
4)家族史:近亲有癌肿病史,应引起注意。
2.体格检查
(1)腹部触诊是重点,让患者平卧,平静、均匀呼吸,双下肢屈曲,使腹壁尽可能放松,医生双手应温暖,先查非肿块部位最后查肿块所在部位,先由轻、浅而后重、深触诊,注意肿块大小、质地、表面状况、活动度、有无压痛。可按前面介绍不同体位判断肿块的位置。触诊虽然重要,在临床应在望、听诊之后进行。
(2)腹部望诊、听诊、叩诊:可帮助判断有无梗阻、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若见逆蠕动胃型可诊断出幽门梗阻,肠型和肠鸣音亢进可判断肠梗阻,叩诊明确有无移动性浊音从而诊断有无腹水,对肿瘤分期有重要意义。
(3)全身检查:注意睑膜,皮肤有无苍白和黄疸,对判断肿瘤分期、治疗方案设计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注意左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有则提示肿瘤肿块已广泛转移,注意肝、脾大小,可帮助分期。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和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