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类,人是本病毒惟一宿主。 一般室温 2~3 天即可失去传染性,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加热 56 ℃ 20 分钟、乙醇 2~3 分钟能灭活。
2.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 6 天至肿大后 9 天均具传染性。
(2) 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
(3) 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
(4) 流行特点:全年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3.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 18 天(14~25 天)。
部分患儿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 1~2 天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上升可达 40 ℃,一般一侧腮腺先肿大,2~4 天后累及对侧,或双侧同时肿大。 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周围组织水肿、灼热、疼痛和感觉过敏,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弹性,但不发红。 张口、咀嚼、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 腮腺管口可有红肿,但压之无脓液流出。 腮腺肿大 2~3 天达高峰,持续 4~5 天后逐渐减退。 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4.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早期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并发胰腺炎者显著增高,血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 IGM 抗体增高。
5.并发症
(1) 脑膜脑炎:可在腮肿后 3~10 天发生,亦可先于腮腺肿大,脑脊液异常,一般预后良好。
(2) 急性胰腺炎:常与腮腺炎同时发生。
(3) 睾丸炎和卵巢炎:部分青少年和成年人可发生,睾丸炎较卵巢炎多见,常为一侧受累,部分患者发生睾丸萎缩,但很少发生不育者。 卵巢炎,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6.治疗原则 无特殊治疗。 对症治疗,脑膜脑炎病例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脱水剂。
7.护理
(1) 常见护理诊断: ① 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 ② 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③ 潜在并发症:胰腺炎、脑膜脑炎、睾丸炎。
(2) 护理措施: ① 减轻疼痛: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 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采用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充血。 用茶水或食醋调中药如意金黄散敷于患处,或采用氦氛激光局部照射减轻局部症状;用温盐水漱口或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② 降温:控制体温,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可遵医嘱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③ 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予以相应治疗和护理。 睾丸肿大、睾丸鞘膜积液和阴囊皮肤水肿,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冰袋冷敷止痛。
8.预防
(1) 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
(2) 切断传播途径: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
(3) 保护易感人群:易感儿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