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导游资格 > 业务知识 >

2013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章节重点归纳--第一章(1)

2013-03-25 

  第一章旅游概论

  一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的背景

  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食物出现。

  2.纺织技术、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

  3.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因此也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二 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1. 生产力发展与产品、生产技术交换,催生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诞生。

  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如罗马帝国,在全国境内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为人们沿路旅行提供了方便。

  2.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绝大部分活动不属于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三 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有闲阶级形成,旅游产生。

  1.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中,这种消遣目的的旅行活动集中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都被奴隶主所占有。这些劳动剩余物除被用于奴隶主的祭祀活动外,其余则供奴隶主及其家庭生活享用,其中包括供其外出巡视和游历时挥霍的部分。

  2.在西方奴隶制社会中,除了奴隶主的享乐旅行外,一些自由民也参加到消遣旅行的活动中来。例如,在罗马帝国时期,由于交通上的便利条件,人们经常在夏季沿大路旅行。当时,这种旅行一般是离开城市到沿海地区游览。一些富有者甚至远程旅行到埃及金字塔去刻他们的名字。

  3.这些能够参加消遣旅行活动的自由民决非一般体力劳动者,而且他们在当时的人口中也只是为数很小的一部分。

  四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较前都有很大的发展,领先于当时西方世界)

  2.水路、陆上运输的极大发展

  3.常见的旅游类型:文史考察、世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帝王巡游等

  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是文史考察旅行的突出代表;西汉的张骞奉命西行开辟中原通往西域的旅行路线,是公务旅行的代表(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士人漫游的突出代表是以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李白、杜甫、柳宗元、陆游、苏轼等;唐朝的玄奘及鉴真两位高僧是宗教旅行活动的代表;明清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当时航海旅行的典型代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地学考察是科学考察的典型代表。秦朝的秦始皇及清代的乾隆等是帝王巡游的代表。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交通发展相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而言较落后,所以旅行活动数量较少。从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的衰亡到16世纪中叶这段漫长的时期中,欧洲的旅行活动规模非但没有什么真正的进展,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一种倒退的形势。

  2.11世纪之后,欧洲城市开始兴起,西方封建主对财富的追求,促进远航探险热潮,终于在15世纪出现哥伦布、麦哲伦等开辟新航路的伟大的探险旅行活动。

  3.欧州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活动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3.农业经济的影响

  4.社会阶层差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