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破伤风为革兰阳性厌氧梭状芽胞杆菌,通过皮肤和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的环境中方可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致病。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引起全身横纹肌的强直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同时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和心率增快等。而溶血毒素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为6~10天,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数月或数年者。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天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一般潜伏期愈短,症状愈重,死亡率亦愈高。
2.前驱期患者常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
3.发作期最初是咬肌,以后顺序发生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的持续收缩和阵发性痉挛。患者开始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姿态。当膈肌、肋间肌收缩,则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可致呼吸停止;若喉部肌肉痉挛,可引起窒息。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均可诱发强烈的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患者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非常痛苦。病情较重时,抽搐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间歇期则短。发病期间,患者神志始终清楚,病程一般为3、4周。自第2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
(三)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①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有呼吸困难,在此基础上可出现咳痰困难,呼吸道不畅,易继发肺不张和肺炎;因持续抽搐可致窒息;②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呼吸道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痉挛,缺氧和禁食后体内代谢不全,使酸性代谢产物淤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进食困难和补充不足,常有低血钾,由此引起腹胀。且多汗也可加重电解质失衡;③循环系统并发症: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久可致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脏停跳;④强烈四肢痉挛可致骨折;⑤括约肌痉挛致尿潴留与便秘。
(四)预防
1.正确处理伤口所有伤口都应清创。清除一切坏死及无活力的组织,清除异物,切开死腔,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2.自动免疫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3次,每次间隔3~6周,第1次0.5ml,后2次各为1ml,称基础注射。1年后再注射1ml,作为强化注射。以后每5年强化1次,每次1ml,可使人体有足够免疫力。如受伤,再注射0.5~1ml,免疫力首次注射后10日内产生,30日后就能有效预防破伤风发生。
3.被动免疫伤后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适用于未注射过类毒素者。伤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TAT 1500U,血液中抗体达到有效预防浓度,一般仅维持10天左右,故对污染严重伤口必要时应重复注射。注射前应常规做过敏试验,阳性者需采用脱敏注射。脱敏注射法:将抗毒素1ml,用生理盐水稀释l0倍后分次注射,首次为1ml,以后依次为2ml、3ml、4ml,每次问隔30分钟,直至全量注射完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瘙痒或有荨麻疹、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反应严重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并停止抗毒素注射。休克时,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mg。
TIG的效价比TAT强10倍以上,免疫效能可维持3~4周,且无血清反应,不必做过敏试验,通常用250~500U深部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