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历史上在行政管理方面神权政治色彩最浓烈的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构是
A.部落酋长议事会 B.人民大会
C.军事首长 D.氏族全体会议
3.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体制的完善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战国时期
4.秦汉时期对不同层级的官员的考核中,采取的方式不同。郡对县的考核通常采取
A.常课 B.大课
C.小课 D.秋冬集课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官僚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隋唐时,中央政府中主管外交事务的机构是
A.国子监 B.鸿胪寺
C.太常寺 D.大理寺
7.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A.路 B.都护府
C.左郡县 D.羁縻府州
8.唐朝决策文书中,用黄麻纸写成,用于颁布重大行政命令的诏书称为
A.册书 B.制书
C.敕 D.诰
9.在地方的行政体制设置中,首先设置“路”这一管理层次的是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0.宋朝,会议制度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其中,皇帝就某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向大臣征求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称为
A.例行常朝 B.便殿议政
C.临时朝议 D.议政会议
11.宋代科举的主要形式是
A.常科 B.制科
C.武举 D.省试
12.我国历史上建立元朝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3.由于疆域空前辽阔,元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之上设置
A.行省 B.道
C.市 D.郡
14.在明朝的中央机构中,主管修史、图书等文化事务,也是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更是高级决策人才的培养机构的是
A.司礼监 B.翰林院
C.通政司 D.文书房
15.明代在前代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为完备和成熟的监察制度,设置了一系列具有监控职能的机构。当时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是
A.御史台 B.提刑按察司
C.都察院 D.六科
16.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却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 B.军机处
C.兵部 D.都司
17.晚清政府为了办理与各国的外交事务在原来的扶夷局的基础上成立的机构是
A.南北通商大臣 B.总税务司
C.同文馆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任用职员及授赏徽章的证书曰
A.谕 B.令
C.示 D.状
19.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用
A.群举制 B.简任制
C.委任制 D.荐任制
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称为“超责任内阁”的是
A.陆征祥内阁 B.段祺瑞内阁
C.唐绍仪内阁 D.吴佩孚内阁
21.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决策权力中心是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党中政会
C.国民参政会 D.国民政府委员会
22.抗战期间,为了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从1940年开始推行的是
A.幕僚长制 B.分层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行政三联制
2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苏维埃临时组织大纲》
B.《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24.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
A.参议会 B.群众团体
C.边区党委 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25.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自治委员会 B.临时参议会
C.行政委员会 D.人民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