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阳县幼儿园规定非公务员子女不得报名,让教育不公又遭评议。却不料经媒体报道,该幼儿园放开报名之后,引来学校资源难以承载人数之多的尴尬。纠结的情绪未曾放落,郑州农民工子女入学又遇到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入学门槛。当然,无奈的远不止这些,原本期待的异地高考,一句“有条件的准入”让很多人止步在“条件”之外。同样,有着血泪隐痛的校车,也在复杂的行政审批面前难以前行……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个阶段的教育都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但很少有像这个开学季教育问题如此集中,革新与陈弊共存,无奈与希望齐飞。个案纷争的背后,我们希望能够看出问题的症结,如何让教育能够变得更好,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政策进与退的口水争论,而是需要切切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之中。
前几日,《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公布,这标志着万众期盼的异地高考,一只靴子终于掉下来了。9月6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此首度表态,明确提出各地确定异地高考的具体门槛时要考虑的三个条件。
这是关于异地高考,迄今为止官方最高的指导性表态。的确,对于一项关系着多达1000多万随迁子女切身利益的大事,异地高考,到了下决心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单从此前的《意见》一出,就勾起了公众无限遐想,当时也有专家泼冷水说“年内根本难以全面放开”,但人们还是关心,到底能放开多大,毕竟这可能关涉自己的利益。
且看家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工作稳定”、“有房”、“有保险”。不能不承认,这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需求,却只是让一部分孩子先“异地高考”起来。但凡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切体会和认知的人都晓得,能够满足“工作稳定有房上保险”这三项,庞大的农民工,这个最需要关照的群体,断然是被排除在外了。
再说异地高考还要参照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乍一看,似乎是这么回事,当一个城市需要某个行业和群体时,通过限制随迁子女参加高考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先哲有云,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不要忘记了,高考,是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的权利,包括随迁子女在内,之所以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就在于保障和方便庞大的随迁子女群体参加高考的权利,这一点,尤其不能在执行中有丝毫的动摇和偏移,更不能沦为城市实现自我调控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换言之,即使城市的确不需要某个群体或者行业,可以想别的办法,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权利不能被剥夺,这是公民基本的教育公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