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
1.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答: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自己的启发,可以结合孔子的言论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求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
2.论述当代教学组织形式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及特征。
答: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不再拉后腿;(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优生组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这种各人在原来的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其贡献的作法,最终导致了每个学生无一例外的受到激励;(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六、案例分析题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向学生介绍有关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进行记忆、思考、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认识能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
目前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探索二者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