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几种常见疾病的补液方法
1.新生儿时期的补液 新生儿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差,对钠、氯的排泄功能低,易出现水肿和酸中毒,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补液时应慎重。新生儿正常时血钾即偏高,生后几天内如无明显损失,短期补液可不给钾。生后10天如有明显缺钾时,应注意肾功能及尿量情况,每日给钾总量为2~3mmol/kg,浓度不超过O.15%,滴入速度宜慢,新生儿补液速度,除急需扩充血容量者外,一般每小时不应超过10mol/kg.不宜把全天的液量,在短时间内一次输入。又因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完善,纠正酸中毒时宜用碳酸氢钠,而不用乳酸钠。
2.婴幼儿肺炎的补液 小儿肺炎时因其肺循环阻力大,心脏负担较重,故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口服补液。若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必须静脉补液时,补液量要控制在生理需要量最低值,约为60~80ml/kg.电解质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也要慢。如肺炎合并腹泻的补液原则与婴幼儿腹泻相同,但补液量按计算的3/4补充。
3.营养不良伴腹泻的补液 营养不良时体液平时处于偏低渗状态,呕吐腹泻时多为低渗性脱水。由于皮下脂肪少,在估计脱水程度时多易估计偏高,故补液按体重计算后,应减少总量的1/3为宜,用2/3张含钠液补充。在补液过程中易发生低钾、低钙、低镁,应及时补充,由于心功能较差,补液速度应稍慢。为补充热量,预防低血糖,可用10%~15%葡萄糖配制液体。
4.急性感染的补液 急性感染时,因高热、呼吸增快、多汗,消耗增加而摄入热量不足,常出现高渗性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应适当给予输液,如无特殊损失可给予1/4张~1/5张含钠液,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水分并供给一定热量,经纠正脱水恢复有尿后,一般酸中毒多能自然纠正。严重酸中毒才需另外补充碱性液体,休克患者则按休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