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模拟试题 >

2012年江苏盐城中学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2)

2012-05-28 
江苏盐城中学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拉不开的枪栓

  周海亮

  连长看看手表,取下嘴里的烟斗。还有十分钟!他说。远处炮火隆隆,战壕里却落针有声。十分钟以后他们将扑出战壕,对方的机关枪等在那里。

  兵很害怕。兵只是一百多个兵里的一员。兵想点一根香烟,可是他总是打不着火。

  还有七分钟!连长再看一下表,说。他巡视着他的兵,他试图记得所有兵的模样和名字。他知道七分钟以后,至少将有一半兵被打倒。他经历过太多这样的时刻,他的兵从来未曾活过一半。

  兵为自己整了整头盔。这是他的习惯动作。似乎,将头盔戴好,子弹就会听话地绕过他的身体和脑袋

  还有五分钟!连长走到队伍尽头,说。兵和连长之间隔着一百多个兵,一百多个兵,开始同时检查他们的步枪。

  兵拉一下枪栓。他没能将枪栓拉动。兵再拉一下枪栓。枪栓仍然没动。兵有些慌,蹲下来检查他的枪,他的枪似乎完好无损。

  还有三分钟!连长说。

  兵的头上冒出了汗。兵的手开始发抖。兵使出浑身力气。没有用。枪栓仍然不能够拉开。

  ……兵看到自己抱着步枪跃出战壕。兵看到对方的机关枪手冲他微笑。他瞄准机关枪手的眉心,可是他的枪不能够射出子弹。机关枪“哒哒哒”地响起,兵的胸口,多出一排整齐的窟窿……

  还有一分钟!连长说。

  兵几乎崩溃。他经历过两次战斗,他没能打中一个敌兵,可是,他的手里握有可以将敌兵射杀的步枪。现在枪还在,可是他知道,今天,他将注定被敌兵射杀。

  三十秒!他看到连长的身体,崩紧成弓。

  兵绝望了。他的手指流出了血。他想起母亲,想起父亲,想起妻子,想起女儿。以前他也常常想起他们,然那不过是思念。而现在,绝望排山倒海,他知道他再也见不到他们。

  ……兵看到自己被打倒在战壕前,他的枪栓仍然没有拉开。他没有死,他还能动,可是他没有一丝力气。他看到一个敌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笑笑,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一下下锯着他的脖子……

  五!四!三!二!一……

  兵开始痛恨这场战争,痛恨给他步枪的连长,痛恨手里的步枪。他做好冲锋的姿势,他的身体崩紧成弓。当攻击开始,无论他的枪膛里有没有子弹,无论他的枪栓有没有拉开,无论他的手里有没有枪,他都必须跃出战壕。他必将死去,死在对方的步枪下,机关枪下,手榴弹下,甚至,匕首下。

  一!

  兵一跃而起。空中他想试最后一次。他的枪栓在那个瞬间奇迹般地拉开,兵听到一声无比亲切无比美好的“喀嚓”一声。然后,兵迎来一排子弹,子弹“噗噗”地射中他的胸口,那里多出一排整齐的冒烟的窟窿。他躺倒在战壕前面,可是他还没死。他看到一个敌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笑笑,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一下一下锯着他的脖子……

  战斗很快结束。连长果然失去他一半以上的士兵。

  后来他说,这场战斗,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个最后一刻拉开枪栓的士兵。

  可是他没有开一枪……似乎他对这场战斗毫无贡献。有人不解。

  可是他冲了上去。连长说,当他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我看到了敌人的恐惧。

  (选自《中外读点》2011年第6期)

  11.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分析其表达特色及作用。(4分)

  答: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1分,答出一个给分),渲染了紧张安静的氛围(1分),也写出战事的激烈和迫近,也写出战士的内心的紧张(1分),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1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是如何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4分)

  (1)似乎,将头盔戴好,子弹就会听话地绕过他的身体和脑袋。(2分)

  答:运用心理描写(1分),写出兵对生命的珍爱,对死亡的畏惧,心存的侥幸心(1分)。

  (2)兵的头上冒出了汗。兵的手开始发抖。(2分)

  答:运用细节描写(1分),“冒出汗”手“发抖”细腻地写出兵内心的极度紧张。(1分)

  1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兵”的形象。(6分)

  答:“将头盔戴好”,希望子弹绕过他的身体:写出他热爱生命;战场上他想起母亲、父亲、妻子、女儿,平时也常常想起他们:表现他因战争而饱受思念亲人的痛苦;“痛恨这场战争”,痛恨连长,痛恨步枪:厌恶战争;心有畏惧,仍“做好冲锋的姿势”,枪栓没有拉开,“必须跃出战壕”:写出他的勇敢无畏、勇于献身。(一点一分,结合情节给满分)

  14.“他看到一个敌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笑笑,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一下一下锯着他的脖子……”这段文字在文中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6分)

  答:不重复。(1分)第一次出现是虚写,(1分)是兵在战壕中想象的情景,表现出兵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求;(1分)第二次是实写(1分),兵冲出战壕后牺牲的情景,写出了战争的残酷(1分)。结构上前后呼应,交代了故事的结局(1分),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六、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

  本报记者余建斌

  ⑴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传奇而神秘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久绽放光芒。

  ⑵对这位“莫逆之交”,李政道评价说:他十分精心地组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等成千上万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两弹”研制,他在“两弹”的研制中是“科技众帅之帅”……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⑶从20世纪50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

  ⑷在1946年8月,22岁的他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1959年7月1日,宋任穷等人把35岁的朱光亚请去,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⑸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⑹1972年后,李政道每年回到祖国都能见到朱光亚,但朱光亚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

  ⑺“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称赞朱光亚“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称赞朱光亚“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上级领导则说朱光亚是“杰出的科技帅才”。

  ⑻回顾往事,朱光亚却屡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⑼爱国之情,始终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1950年2月底,朱光亚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处在热恋中的女友、也是未来的妻子,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之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一封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⑽回到国内后,朱光亚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⑾但朱光亚的功劳不仅仅在“两弹一星”的功勋中,他还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们誉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曾有一番评价,朱光亚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他参加了新中国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1970年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

  “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

  ⑿由于特殊的事业,朱光亚的经历鲜为人知,但这和朱光亚极为低调也有关系。多少年来,写朱光亚的文章到他那里都过不了关,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⒀2004年,朱光亚80岁。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我国发现的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⒁朱光亚淡泊名利,时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曾回忆,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励。他拿到奖金支票后,马上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奖励基金。他攒了4.6万多元稿费,也捐给了中国科协的一个基金会。

  (选自2011年0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文章标题“‘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的含义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此标题采用双关修辞手法(2分)。一是指命名为“朱光亚星”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永远在天上亮着,永久绽放光芒(2分);二是指朱光亚高尚的精神品质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2分)

  16.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

  答: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通过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而突出他的才能(1分),对我国科技事业的杰出贡献(1分)以及优秀品德(1分),也体现了人们对朱光亚的怀念(1分),增强了通讯的真实性。(1分)

  17.请概括朱亚光德精神品质。(6分)

  答:热爱祖国、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的精神(1点1分,答全5点,给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附加题(2012.05.11)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①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给予。②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答: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0.文中孟子认为君子应追求_____和_____。

  答:(2分)善言善道(每处1分,有错别字的该处不得分。)

  21.根据文段,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2分)

  答:(2分)修养应从自身做起,不舍近求远;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参考译文】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却能使天下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的责任却很轻。”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

  B.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C.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的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的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D.《老人与海》借助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含深意。马诺林和狮子就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孩子是力量的象征,狮子是希望的象征,他们多次给老人以鼓励和勇气,成为老人汲取力量的源泉。

  E.《女神之再生》中借助“女娲补天”的神话,寄寓着抒情主人公“要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以取代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AD(A中应依次为蜀魏吴,D中两个象征意义颠倒。)

  23.因主题表达之需,小说《白光》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并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样独特的氛围的。(5分)

  答:因主题表达之需,作者在小说中营造了一种阴冷、诡秘(或阴森、神秘)的氛围。(1分)作者从四个方面来描写的:一是陈士成的幻觉;二是环境描写,写月光的阴冷,黑夜的静谧;三是祖母讲的故事,带有神秘色彩;四是有关白光的描写。(四点,一点1分)

  24.写出下面所选金陵十二钗判词所对应的人物。(5分)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②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④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人物:①  ② ③ ④ ⑤

  答:①探春②妙玉③迎春④巧姐⑤香菱(一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近年来,造假、抄袭等丑闻萦绕着学术圈。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建议,应设立“学术欺诈罪”。学术不端行为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且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公信力,个别院士的卷入,更使人们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产生怀疑。同时,学术不端还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在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中,有的涉嫌不正当商业竞争,有的为了骗取巨额科研经费,有的为了谋取个人学位、职称、奖金等名利,有的甚至演变为人身伤害的刑事案件……这样除了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挫伤广大学术研究者的创新积极性之外,还会引发社会矛盾。这些不端行为,从一般学术论文扩散到高科技领域,从青年学生扩散到高级专家。尽管近年来相关部委和各科研院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但一些规章制度约束效力主要限于道德层面,约束范围限于体制内成员,主要是指导、建议或劝诫作用,缺乏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学术不端者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太低,导致一些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客观上放纵了学术不端行为。应通过立法,明确学术行为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使学术诚信的要求能够标准化和可操作化。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举报机制,形成完善的外部监督;建立并完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调查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对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另外,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特别是对于以虚假课题或项目等形式骗取扶持资金,甚至以虚假成果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建议设立独立的“学术欺诈罪”,予以严厉处罚。对于高科技、高职位、高智力的学术欺诈行为,更要从严惩处。

  (选自2012年03月09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4.根据材料说说,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哪些诱因?目前学术不端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1)①不正当商业竞争;②为了骗取巨额科研经费;③为了谋取个人学位、职称、奖金等名利。(3分)

  (2)①一些规章制度约束效力主要限于道德层面,约束范围限于体制内成员,主要是指导、建议或劝诫作用,缺乏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②学术不端者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太低。(2分)

  25.根据材料概括,立法对学术不端这种丑恶现象有哪些有效的遏制作用?(5分)

  答:①通过立法,明确学术行为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使学术诚信的要求能够标准化和可操作化。②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举报机制,形成完善的外部监督;③建立并完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调查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④对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加对违法现象的曝光度;⑤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⑥增加违法者的违法代价和成本,这样既能使违法当事人不敢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也对其他学术行为不端者起到震慑作用。(5分,一点1分,任答5点)

  26.根据文意,你认为,学术不端的行为若不加遏制任其泛滥会产生哪些后果?(5分)

  答:①违背科学精神(答到“科学精神”即可给分,或:贻误人才培养);②影响科学研究的社会公信力(答到“公信力”即可给分,或损毁民众对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信任度,亦可);③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答到“资源浪费”即可给分,或:骗取巨额科研经费,中饱私囊);④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答到“风气”“秩序”即可给分,或:挫伤广大学术研究者的创新积极性,败坏学术风气);⑤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答到“滋生腐败”即可给分);⑥破坏社会稳定(答到“引发社会矛盾”即可给分,或:因利益驱使,进而不择手段,轻则影响人际关系,重则可能演变为人身伤害的刑事案件)(5分,一点1分,任答5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