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土地估价师 > 复习指导 >

农用地定级的方法(1)

2011-06-10 
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农用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
 编辑推荐:

公务员考试申论四步审题法
数学新增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如何从错误中进步

1.因素法。

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1)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

定级因素指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某些因素可分解为多个因子,构成因素体系。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a.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

a)主导因素原则

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

b)差异性原则

定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  围。

c)相对稳定性原则

所选取的因素应有相对稳定性,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d)可行性原则

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深度应与当地现有资料和技术水平相协调,应从现有资料中选取定级因素,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

b.确定方法

选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因素及权重。

(2)编制“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根据各定级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对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的质量分。

a.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即土地质量越好,质量分越高,反之,质量分越低;

b.质量分体系采用百分制;

c.质量分值与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3)检验

在全面开展定级工作之前,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评,对初步确定的因素体系及权重、“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进行检验。如果试评结果与实际不符,应重新调整。

(4)定级资料整理与量化

a.定级因素资料整理

a)整理核实定级因素资料,资料不足时,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方法见外业调查部分;

b)将定级因素资料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b.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

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

a)面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如土壤质地),面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

b)线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

c)点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农用地产生影响(如农贸中心),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

d)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应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迭加处理。

(5)外业调查

a.工作内容

a)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

b)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

c)对现时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

d)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农用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

b.工作要求

a)重点调查最近3年的农产品产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数据;

b)重点调查对农用地质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现状区位条件和近期规划数据;

c)完成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地区,可使用定级调查成果;

(6)编制因素分值图

按照相对值法编制,如现有资料不足或精度不够,应先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a.采用与农用地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

b.将定级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c.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他制图要素;

d.因素因子分值图可用计算机系统生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