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
旅游投诉及处理的基本知识
如何解决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问题
(五)多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建立在理解人、体贴人的基础上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导游员要在做好旅游合同规定的导游服务的同时.对旅游者的特别需求给予“特别关照”,使他们感觉受到了优待,产生自豪感。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关键在于导游员心中是否
有游客,眼中是否有“活儿”,是否能主动服务。“细微之处见真诚,莫因小事而不为”应当是导游员的箴言。
例如:有一次,海南××旅行社在接待近500人的“夕阳红”团队时,因为人数多,导游员几乎匆匆忙忙难得吃上一口定心饭,几天下来一些导游员松懈了,而一位细心的老导游依旧在席间走动,巡视、关照客人用餐情况。忽然她发现一位客人(其他车上的)在吃饼干喝白开水,便上前询问,方知客人有民族信仰,几天来不想麻烦别人所以没说也没吃饭。这位导游顿生愧意,自觉失职,马上和餐厅联系净锅,用紊油炒了几样素菜为客人奉上。以后的几天中她都是亲自到厨房监督出菜,保证让客人吃得放心、安心。临别时,那位客人热泪盈眶,感谢导游细心关照,并言此番海南行,实乃终生难忘。
(六)具有针对性
泛泛地谈论为旅游者提供心理服务是不够的,提供心理服务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要使心理服务具有针对性,首先应该了解旅游者,了解他们的期望、要求和困难,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了解他们的出游动机以及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只有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的心理服务才可能有的放矢,才不至于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比如我们知道中国人常说:“谁不说咱家乡好。,,所以对山东人讲:你真像山东人(意夸其好汉);对江西人讲:你真是老表(革命精神不变),都会令他们高兴。可如果对上海人讲:你真像上海人呀,便犯忌。因为许多社会学家研究表明,上海人最喜欢的话是不像上海人,特别指人际关系、经济往来上。所以导游员带团时心理服务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切忌一概而论。
五、导游员职业心理素质
(一)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导游员要善于观察和感知旅游者的不同心理反应,从而及时调整导游服务内容,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得到身心满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而观察力是指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过程中善于发现事物特征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导游服务的影响很大。总结起来就是:注重观察、鉴貌辨色、随机应变、灵活导游。例如:在参观游览中,导游员一面讲解,一面留意旅游者的反应。如果他们观赏仔细认真,听讲解专心致志,甚至有人做笔记,这时就讲得多一点,行进速度就慢一点;反之,若发现他们行动较快,听讲解心不在焉,还东张西望,显然他们对眼前的景观或陈列品不感兴趣,这时,导游讲解就得简单,甚至一带而过。只要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讲解,就能将大部分旅游者吸引在导游员身边,导游活动就会成功。
(二)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导游工作的“独立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导游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举世闻名的三峡在截流前吸引着世界各地许多游客。有一年黄金周,某旅行团来到美丽的小三峡。客人中有提出要玩小三峡漂流,但当时导游员看到小小一地已挤满了游客,时有争吵声传来,再看安全救护设施并不完善,便果断地婉言劝阻了游客,当时引来了一些游客不满。可当翌日新闻报道了小三峡游客因争船落水身亡的事件后,所有的旅游者发自内心地感激着他们有一位果敢、判断能力好的导游员。
当出现问题、遇到险情时,更要求导游员临危不乱、冷静思考,作出准确判断、果断处理。这样,往往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由于及时果断的措施、合情合理合法的处理,能减少损失,挽回影响。
(三)较强的自制能力
导游活动中,难事、怪事,不顺利、不顺心之事随时可能发生,然而,导游员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旅游者面前始终笑口常开、精神饱满。这样,旅游者就会接受导游员。就会对其产生好感,就会与其合作,共同使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导游员与旅游者之间出现矛盾、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有的旅游者对导游员的工作挑剔、指责,把导游员当做“出气筒”,甚至无理取闹、大吵大嚷,所以,当个别旅游者因生气而在导游员面前不讲理,甚至大闹时,导游员绝对不能也不讲理,而是要暂时对他或顺从,或宽容,必要时要引导他发泄出心中的“怨气”。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作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在旅游者面前卑躬屈膝,而是设法诱导他的“成人自我”,以求进行“成人对成人”的商讨。如果大家都冷静下来,双方都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什么事都好商量,双方都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就可能会合理解决。通过心平气和的交谈,双方的误会可能会消除,矛盾就会缓和,纠纷有可能烟消云散,还有可能成为朋友。
导游员还须克制自己,随时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精神污染,不为色迷,不为钱动,不为邪念所惑,不做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