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
高中理综教研组
物理:曾道远
化学:李政
生物:唐振庭
(一)物理部分
试卷分析:
09北京理综物理卷知识上较以往特点是更全面覆盖,原来不热门的热学,波,光学,原子4大块知识点都同时出现在试卷中,分值比例超过了25%,所以要在这样一次物理考试中拿到高分,知识上必须全面了解,不能有任何遗漏,所以物理教学中的非重点内容也必须得到重视。不过对于这些知识点的题目,难度上十分小,都是些最基础的知识,考生只要认真学习过,不粗心,应该不会失分。而往年作为重点的力学,电学,磁学3大块知识点虽然在题目比重上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考试得难点与重点。
这次物理试卷传承了近年来北京高考物理的特点,题目与实际相结合,并且有创新,例如出现了同学们未学过的知识点(选择题20)。那么想在这样一份试卷中拿到高分,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题海战术所能做到的。这次高考物理试卷明确地考察了物理学习过中的两个重要的方面:1对于物理知识,即自然客观规律的学习。2对于物理思维的运用。尤其是第二方面决定了能否在这样一次物理考试中拿到高分。
具体题目点评:
选择题第20题(物理选择最后一道),高中生不会学习到这种情况的电场具体怎样计算,不过我们这是一道选择题,我们只要判断选项的合理性即可。这道题我们有两种方式去思考:(1)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所求电场强度,在单位电荷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应该随着外半径R2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半径R1的增大而减小,只要掌握了这个特点,在加上数学中的函数的增减的基本知识,就不难得出这道题答案选B。(2)我们用极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如果R1=R2,那么所求场强应该是0,可以轻松排除CD选项,当R1
电磁学的大题,这样一道题往往是北京的孩子最头疼的题目,大量的实际知识的阅读,再用所学过的知识点去处理问题,让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其实这道题就是考察同学的物理思维,如何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好好运用。如果对磁生电的过程本质了解清楚的同学应该知道,导体切割磁场能发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电子,而导电液体中也会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阴阳离子,所以导电液体流过磁场也能产生电势差。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这道题就可以回归到我们最见到的导体切割磁场发电的模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当然如果对于物理模型的了解很多,那么见到这道题我们应该能想到磁流体发电机模型,那么对于解答这道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道力学大题,是一道简单的弹性碰撞模型的题目。我在高考的串讲班上讲过一道完全类似的题目。如果对完全弹性碰撞模型熟知的同学应该知道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比例关系是完全由两个物理的质量比例关系决定的,如果能掌握这个知识,再将速度比例关系划成能量比例关系,这道题其实十分简单。
未来高考动向预测与学习建议:
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出题趋势,以后高考中也将涉及到我们以往不重视的热学,光学,原子,波,这些物理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不能被忽略。不过对于力学,电学,磁学的考察仍然会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题形中将出现更多创新性和与实际相结合的新题,这些题目将更重视考察学习的物理思维能力,考察同学们对于物理模型的牵引能力。
如何学习物理:
1明确高中物理到底是在学什么:
高中物理的学习就是两部分:表层上在学习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知识。深层上是在学习物理之间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具体联系,比如知道了有什么样的力的作用就能决定其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又能反推出物理的受力条件。
2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物理模型:
所谓积累物理模型不是背一个一个模型有哪些特点,而是去弄清楚这个模型的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更要了解这些物理知识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共同作用形成结果,或者是为了形成一个怎样的结果而应该考虑到哪些物理知识。只有把模型的本质用我们学习物理的两个方面都分析清楚,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模型的变化,使物理模型可以被灵活牵引。
物理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很多同学对于物理的学习没有进入状态,即没有开窍。一旦开窍,物理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但是开窍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所谓开窍就是习惯物理思维方式,善于分析物理问题,这需要我们强迫自己去思考。相信孩子们坚持上述所讲的物理学习的两个方面,一定能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上去到很大的进步。
(二)化学部分
2009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也标志着北京使用旧教材的高考时代的终结。
总体来看,今年北京卷化学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
试题评析:
1、 选择题总体难度较08年略有提高,但难度设置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第5、6、7题属于基础题目,考查基本知识要点,属于低难度题目。
第8题的实验所涉及的无机物性质考查,第9题的最初级的等效平衡问题也属于较为容易的题目,只要学生具备初步的分析能力即可。
但难度较大的题目集中在最后三道,选择题的第10题所涉及的18电子体的种类判断和相关性质的讨论、第11题所涉及的混合溶液粒子浓度和pH讨论的相关知识、12题所涉及到的小框图推断问题,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才能顺利解决。
2、演变中取消了单一的无机推断题
观察04到08年北京卷的化学部分,纯种的文字类,框图类推断题逐渐转化为结合实验,化学计算的推断杂交题目。提高了命题的灵活性和知识考查的全面性。今年的试题中,无机推断的思想被拆解,演变为选择题目中10、12题的考题类型。选择中结合讨论和推断是难度较大的新题型,值得关注。
3、工业生产的考查受到青睐,计算的比例提高
今年北京卷26、28两道大题都考查了有关工业生产的题目,且均增大了最后一问中的计算量。这无疑是对没有关注工业生产,计算能力不佳的同学的重创。但其实题目的来源是显而易见的。其中26题是书本上FeSO4•7H2O制备和新信息引入后的综合题目,28题是书本上硫酸工业问题的拓展考查。值得我们庆祝的是,在最后的模考点题班上,我为大家预测的试题中,26题除计算外,所有考点,包括方程式的书写几乎全部命中;28题硫酸工业的考点重点强调数次。相信认真听课的学生们一定能够顺利写出除计算外的所有填空部分。
工业生产+计算的题目,耗时,耗精力,得分率低,值得我们加强训练。
4、实验题在悄然升级
陌生的原理,未知的现象,多种可能的结果,仍需讨论的细节,构成了今年的无机实验大题。这种探究性实验,较充分的达到了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题中第(2)问,复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学生充分复习的传统检验方法在该问面前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其实学生学习气密性检验时,没有能够把握利用气体整体流向的方法。因此对高中某些实验操作的原理,还是需要讲透讲到位的。
第(5)问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往的考查是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这题设问很巧妙,支持结论,需要什么样的现象产生。这样做充分的考查了学生对实验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6)问,这个是各学校高三《硝酸》这一内容中应该能够复习到的知识点,而且许多模拟题目中也有对该知识点的考查与预测,但很多同学可能仍旧不能解答准确,究其原因还是对化学实验的体系没有较为完整的思维。拘泥于实验题目本身的训练可能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探究性实验题目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整理一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授课模式,以解题导向模式过渡为引导模式。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0年,北京即将迎来第一年新课改高考,一年的时间很短,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希望和各位老师,同学,家长共勉,拿下高考。
(三)生物部分
本次考试对主干知识的考察非常全面,将三本书的内容覆盖得很好,从细胞、代谢、调节、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态以及比较综合的免疫和微生物一一涉及,知识广度达到了全面性。同时,从知识的深度上看,题目的细节考察和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包括文字描述中的细节词汇把握,包括表格和文字的信息推理,能较好的考察学生在生物学上的能力。所以很多题目,看起来简单,但想要拿到高分还是比较难的。笔者自己做了一遍题目,发现自己只得到了70分,还是错了一个空。这便是30题的第六问,没能从题目的提示中想到“雨水的冲刷”这一答案。可见,这种实验推理题是很难的,做题时往往会因为思考不到位而失分。
首先看看四个选择题的考察重点:
第一道题,很多同学没有进入状态,上来看到这题,很容易误选A选项。当年在课上总结过生长素高考阶段只考察四个地方的产生(茎尖;芽尖;根尖和萌发中的种子),不难排除A了。我们谈到过,生物的选择题一定要反复推敲!回归课本和我们在课上总结的重点知识主线。B选项是一个总结过的的考点,氨基酸上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一个才叫氨基酸。综合判断,选择答案B。
第二道题考察细胞膜的结构还有功能,看似简单,但乍一看似乎每个都对。此时利用我们所介绍的“找碴”法,不难发现D选项的“内外表面”有些别扭,其他几个都找不出问题,都是我们总结过的重要信息点。
第三道题,很多同学看完答案后问我,说为什么不选择C啊。这不就是各获得了一半的DNA啊!我说:这题的难度设计在两个字上“随机”受精。如果没有这两个字,这题就是C了。而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生物学考察的难点——细节的理解,绝不是背诵!因为随机受精,才能都有不同的基因型出现啊。
第四题C选项错就在语言的阴险上: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60mg L-1时,不再固定二氧化碳.这中说法不对。超过这个浓度后,二氧化碳的固定照样进行,只不过不再增加更多。
理综二卷非常好,三道题考查了一道遗传题,一道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的实验问题,以及一道人体健康问题,三道题给的设问很有技巧,中间那道关于生态的题难度很大,笔者上下敲了好半天还是错了一空。好在第一题和最后一题难度不大。
先谈谈29题,信息呈递为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判断出第一组和第二组试验是正交和反交实验,它的结果是后代产蛋当中青色大量多于白色,说明应该是核遗传了。第三组是第一组F1代自交,第四组是第二组F1代自交,两代自交结果明显看出比例大概接近3:1,判断出青色的蛋应是显性。第五组是测交实验,对遗传学的知识全面考察!之后各空就不难判断了。
再看第30题,是个相对比较难的题。题目设计背景是氮循环,利用山谷实验。变量是树木砍伐,结果变量之一是曲线中硝酸盐的含量,但是很多同学会忽略题干中说到的溪水流出量上升。也就是说,这道题设计了两个结果变量。这就是为什么在后面问题中常常出现“两种……”的原因之一。设问有一定的隐蔽性:第1题中生物固氮很容易想到,但是还有非生物的固氮就很容易忘记了。当时题目要求写两个,我们用数学思维做分类讨论,推出另一个必然是非生物方面的,于是就想到了大气中的闪电。后一空比较容易,只用想到我们谈到的自然界的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就不难用排除法得到答案了。第6小问中考察氮元素从森林输出的途径。反硝化细菌都不难想到,可当时我就错在这里,因为题目说了很久的“水流出会多”一直是个隐形的信息提示,可联系到雨水冲刷带走溶解在水中的硝酸盐,但当时的思维盲区就是没有想到,只好填了一个“被分解者分解”。第2、第5和第7问我们都曾经在课上有总结,直接讲过了类似例题。第4问中的两个原因的提示词设计在第1空中,从植物和微生物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就没有问题了。
最后一道大题难度不大,我们发热肌肉酸痛,因为代谢增加,体温升高以后,糖的氧化分解加强,耗氧量增加,而此时氧气不足,有可能部分无氧呼吸,从而产生乳酸,导致酸疼。这份卷子最后一空是个是个陷井。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过程中,实现了稳态,是哪些系统?题眼是“恢复正常过程中”,从而推出应该是免疫系统。
纵观本卷。还是那句话:“回归基础,总结知识。善于推理,把握题眼”。下一届的同学,建议在暑假的时候一定把学过的知识好好梳理一番,为来年的高考做好第一轮复习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