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政治 >

2009年高考大纲导读:政治 第二章(大纲版)(3)

2009-03-02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试题命题的知识范围,复习时可以依据大纲对教材知识进行排查,看哪些知识不在考试范围,要及时放弃,哪些知识在考试范围而没有掌握,要漏及时查补缺。

  【试题举例】

  200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比重有所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长了0.4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农业经济效益下降

  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

  D.服务业已取得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即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故B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农业的效益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直接关系;C与题目无关;D观点错误,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工业。

  【试题举例】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依据材料,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答案】①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导读】本考点以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为主,考查题型主观题、选择题均有出现。从过去看,以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为考查重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重视劳动者权利的同时要求劳动者履行法定的义务,如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等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试题举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主要经济常识。

  【答案】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②政府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摊点设置,调节经济活动。③上海市政府出台《导则》,设置和规范摊点,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优势,既有利于实现自谋职业者的就业权利,又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导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考点的考查一般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在一起进行。本考点大家要掌握: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举措和政策;个人如何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劳动合同制度

  【导读】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一考点大家要有足够的重视。复习时主要理解劳动合同制的意义。

  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导读】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考点大家主要是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等。

  【试题举例】

  生病、车祸、失业等不可预测事件往往会使一个家庭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的是(  )

  ①健全的金融体系 ②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商业保险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材料中所述风险一类是突发意外事故,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故应选①;一类是生活中遇到的生病、失业等风险,应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故应选③;②④不是解决上述风险的办法。

  【试题举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它可以减轻农民看病负担,提高农民福利;可以改善部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保障农村劳动力的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意识。

  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1.国民收入的分配

  【导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率较低的现实,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考点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复习本考点要:(1)理解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对立性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掌握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②积累和消费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③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举例】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加395亿元,今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全部免除,中央财政拨款95亿元专门用于帮助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

  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两次分配中的哪一次分配?

  【答案】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的再分配。

  2.财政收入和支出

  【导读】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与国家职能联系密切的一个知识点,高考出题几率比较高,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复习中主要识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收支状况;需要理解的是预算的功能;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不同经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

  【试题举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①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②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3.财政的巨大作用

  【导读】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所以是高考备考的重点之一。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看,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复习本考点主要是:理解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对经济、教育、科技、国家政权等的作用;理解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试题举例】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必然促进与之相关方面的发展,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观点本身是错误的;④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出与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没有关系。

  (二)税收与纳税人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导读】本考点近年出现的比率较小。复习时主要是识记税收的含义及特征;重点理解违犯税法行为中的偷税和骗税。

  【试题举例】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对税收的特征的正确理解和对权利义务相统一关系的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有强制性特点。

  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导读】本题考点税收的性质高考试题几乎没有直接涉及,复习时能识记即可;税收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税收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所以要重点掌握税收的调节作用即国家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与调整以及具体的征收管理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

  【试题举例】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

  ①决定分配方式 ②消除地方保护 ③调节消费行为 ④优化投资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调节作用。通过读题,结合税收的调节作用,可以比较容易的选出D;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决定的;地方保护不是税收可以解决的。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导读】本考点大家复习时主要掌握:我国主要税种如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因为这几个税种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同时最近几年我国对这几个税种依据我国经济现状进行了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题举例】(2008高考上海卷A组19题)

  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  )

  A.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缴纳营业税

  B.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

  C.就某个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

  D.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

  【答案】BC

  【解析】本题以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为载体,考查纳税人的权利,难度中等。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权利,排除义务是不难作出正确选择的。按时纳税和主动申报都是纳税人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不是权利。纳税人在依法纳税的同时,有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监督的权利,故选B、C。

  六、银行和储蓄者

  (一)我国的银行

  1.银行的产生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试卷中没有直接体现。复习时了解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能够理解银行产生的标志即可。

  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导读】本考点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是:识记银行分类的依据;重点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项职能即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的职能。复习时要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汇率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的调节。

  【试题举例】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下列属于我国中央银行职能的是(  )

  A.开展保险权益大型咨询服务活动

  B.为外贸企业办理国内外结算

  C.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D.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A是保险企业的业务;B、C选项均是商业银行的业务;D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之一。

  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导读】本考点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复习重点是: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②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③银行的作用主要掌握:银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如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试题中没有直接考查,可以结合市场交易的原则和意识的作用来复习。

  (二)公民的储蓄

  1.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导读】本考点最近几年都有考查,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本考点要注意:①2008年我国多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要多训练利率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方面的试题;②利率与投资的关系。

  【试题举例】

  在活期储蓄与国债这两种投资对象之间,某投资者如果选择活期储蓄,那么,他看中的是活期储蓄的(  )

  A.流动性强 B.风险小 C.收益率高 D.信用度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活期储蓄的正确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要求把活期储蓄与国债相比较。活期储蓄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随时支取,所以A符合题意;B、C、D是国债的特点。

  2.债券与商业保险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试题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复习重点是:识记各种债券、商业保险的特点;理解债券、股票、保险、存款储蓄各自的优缺点。

  【试题举例】

  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是(  )

  A.获得投资回报

  B.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C.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D.提供防灾防损的预防性服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保险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保险的基础功能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所以B符合题意;A不是保险的功能;C是银行的作用之一;D不是金融部门的工作。

  七、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一)商品服务市场

  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导读】本考点知识在高考中一般和其他知识的考查相结合,命题以选择题型为主。复习时主要是理解商品服务市场的特点。

  2.市场交易原则

  【导读】本考点是每年必考的考点,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主要掌握:熟记市场交易原则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市场活动中各种交易行为进行正确的评判;深刻理解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意义。

  【试题举例】

  目前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氓软件大概有100多种。只要上网,你的电脑就很有可能被强行安装流氓软件。流氓软件不但会占用系统资源,同时还有可能被用来盗取信息,损害上网者的利益。流氓软件经营者的这一行为(  )

  ①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原则 ②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③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 ④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要点是掌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如"强行安装""盗取信息""损害消费者利益"等。结合题意①②③都应该选。④与题目无关。

  (二)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家庭消费的内容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出题的重点,命题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均有呈现。复习重点是:识记家庭消费的内容;理解和运用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直接因素、一般影响因素等)。

  【试题举例】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

  请运用所学消费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什么?

  (2)同样是"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的人,获得"幸福"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为什么?

  【答案】(1)消费水平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即适度消费,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因此结局是"幸福"。相反,"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即超前消费,因此结局是"痛苦"。

  (2)"幸福"程度与消费效益有关。在相同的花费条件下,人们所获得的满足和享受的程度会有差异。消费效益与消费结构直接相关,消费结构合理,消费会产生积极的效益,获得的"幸福"程度就高。反之,获得的"幸福"程度就低。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出题的重点,命题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均有体现。复习重点是:结合我国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率低的特点正确理解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结合我国国情理解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重要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