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政治 >

2009年高考大纲导读:政治 第二章(大纲版)(2)

2009-03-02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试题命题的知识范围,复习时可以依据大纲对教材知识进行排查,看哪些知识不在考试范围,要及时放弃,哪些知识在考试范围而没有掌握,要漏及时查补缺。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27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 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善了所有制结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该题要扣住题目是问个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应从地位、决定因素考虑,而不是含义特点或意义,因此要选择原因①②,排除含义特点③④。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导读】结合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考查的重点,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商品、劳务的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这一考点一般和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结合起来考查。

  【试题举例】

  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正确认识。"稿酬"是转让版权所得,应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选C;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故A不能选;个体劳动所得收入的特点是个体投资个体经营后的收入,"稿酬"不符合这一特点,B不能选;发表小说不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D不能选。

  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导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方面。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出题的重点,试题形式主观题和客观题均有体现。复习重点应该侧重于对四个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即结合实际如市场经济活动中正当或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对市场经济的特征进行判断和分析。

  【试题举例】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注:《物权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结合材料,运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答案】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等一般特征。②《物权法》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性;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协调和处理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导读】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高考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复习时既要识记,更要理解和灵活运用。复习本考点要掌握:①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如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自发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讲职业道德等);盲目性(导致重复建设);滞后性(事后调节)。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国家收支平衡。③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④要正确理解市场资源配置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试题举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

  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正确理解。经济手段起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对经济利益的调节。A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C、D都是对经济手段作用的理解,而不是对起作用根本原因的理解。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导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我国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市场经济的区别所在。大家复习时重点抓住第二个特征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理解和运用。

  三、企业和经营者

  (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1.企业及其作用

  【导读】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本考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上海卷B组19题)

  企业是从事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通常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下列属于企业的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红十字会

  C.宝钢集团 D.招商银行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含义,难度较容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生产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宝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钢铁商品生产的经济组织,招商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金融服务的经济组织,都属于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国家金融管理的行政机关,不是企业;中国红十字会是我国的慈善组织,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生产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故本题选C、D。

  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导读】本考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1)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形式,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是公司的基本特征。(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3)股票:①股票对股份公司来说是筹资的方式,对股东来说,是一种投资方式或行为。②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市的涨跌吸引了国人和世界的眼球,结合这一点的命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题举例】

  上图反映了某一股票的价格波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

  A.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决定股票价格的波动

  B.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D.股票价格的波动取决于股民的心理预期

  【答案】BC

  【解析】从该股票价格的波动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波动(风险)中也包含着巨大的收益,B、C正确。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但不直接决定;股民的心理预期只是影响,不是决定,A、D错误。

  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导读】复习时可以把这一考点和国家企业的合作制改革结合起来。

  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导读】本考点近两年没有直接考查,复习要以理解为主。主要掌握: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企活力的重大举措。

  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导读】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出题的重点,从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实际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尤为迫切。所以2009年高考必然会从不同角度出题。复习重点在于:理解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我国资源不足实际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江苏卷18题)

  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2008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  )

  A.采用先进工艺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D.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江苏电网自主创新"为背景材料,考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难度较大。A、B、C三个选项,材料均未明显涉及。D项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正是该材料的具体体现,该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社会效益,在雪灾中电网平稳运行,也必将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可采用排除法和定位法相结合。

  6.企业兼并与破产

  【导读】本考点是近年新增考点,主要是掌握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理、含义和意义。同时要认识到从社会、国家角度看它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试题举例】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是股份制改造的最佳途径 ③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正确认识。①④正确表达了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②观点错误;③观点错误,企业的兼并与破产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而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二)企业的经营者

  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导读】本考点最近几年没有直接涉及。

  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导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大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经营者要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方面。

  【试题举例】

  国内某企业家说:"我觉得我们企业家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要照章纳税,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财富。这是我们的本分。"材料表明(  )

  ①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②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③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具有一致性 ④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致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某企业家的言论为背景,考查对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正确认识。①表达了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②观点是错误的,价值观不能起决定作用;③符合材料,体现了经营者的思想政治素质;④材料没有表达这一内容。

  四、产业和劳动者

  (一)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导读】本考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考点。命题角度主要是从如何解决我国农业中的问题考查。复习时大家主要掌握:①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②掌握我国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政治全国卷Ⅰ3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答案】(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

  (2)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举例(所举例子中须有诸如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免除农业税,提高种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等内容之一方可得分)。

  (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家复习的重点是要识记工业的地位,特别是理解我国工业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出题的重点之一。试题以选择题型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考查。复习时主要掌握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深刻理解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以及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