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外事同传
同声传译是指举行国际会议时,在发言人讲话的同时,由译员进行传译。发言人不间断地讲话,译员边听边译。同声传译是口译中最难的。
同声传译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那次会议第一次聘用了正式同声传译译员。从191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的国际会议使用英、法两种语言的译员进行同声传译。1945年,联合国成立,规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及西班牙语为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后又增加阿拉伯语。由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所窃据。当时,美国纠集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参加的国际会议不多。因此,在那段时期,新中国基本没有自己的同声传译人员。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自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所以迫切需要同声传译人才。1979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总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办联合国译员培训班。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正规地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培训口、笔译人员。现在,中国有一批同声传译人员长期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工作。国务院许多部委都有自己的同声传译人员。
四、笔译与口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不同特点
笔译可以查字典、找参考资料、与同事商讨,可以反复研究、体会原文,可以琢磨、推敲、斟酌字句。但口译,无论是交传还是同声传译,都要在讲话人讲话的同时听清、领会讲话的内容,记住讲话的原话、原词,并立即用另一种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查找字典、资料和与他人探讨的条件。再者,人们讲话往往有口音,讲话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用简单明了的短句,有的则爱用一句套一句的复杂句;有的口齿伶俐、发音清楚,有的则口齿含混、吞音吃音;有的说话慢条斯理、有板有眼,有的则说话像开机关枪,速度很快,句于句之间没有停顿。但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期待译员能够迅速、完整、准确地翻译出来。口译译员在工作时,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片刻松懈、走神。否则,必然会漏听、漏译。他们还必须学会在听的同时,做笔记,并开始将所听到的东西在脑子里译成另一种语言。也就是说,译员必须学会同时做三件事--认真听、记笔记、思考翻译。这确实是一项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要求译员不但听力好、理解力强,而且要记忆力好、反应快。
同样是口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又各有特点。做交传时,听与表达可以分阶段进行。有人讲话时,口译译员最重要的是集中注意力听,力求听懂,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重点。同时,适当记一些笔记。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请发言者再说一遍。或自己重复一遍,请发言者确认。当讲话人停下来让译员翻译时,译员再集中精力翻译。译的时候,要抓重点,要注意意思准确、完整,语言通顺易懂,讲话速度适中,不带拖音、嗯音,不拖泥带水,不胡编乱造、不懂装懂。实在听不懂或想不出对应词的时候,可以请教在座的中、外人士。而同声传译需要听、说同时进行,边听边译。他们不能等待发言者讲完一句话以后再翻,那样就会跟不上,来不及。译员与发言人只能一两个词组、最多半句话的差距。发言人讲完一句话,译员也应尽快译完这句话。而且,不管前半句是如何开始翻的,都应该设法使后半句能够接得上,使翻译的句子基本通顺,而不致于断句,或是词组、短语的堆砌,凌乱无序。尽管同声传译也可以丢掉一些罗嗦、重复的东西,一些无关紧要的修饰词;可以进行适当的概括,甚至可以省略无关紧要的内容,但不能抓不住中心意思。同声传译的速度是由发言人来决定的,译员只能适应。总之,交传必须翻得准、全、顺。而同传则难以做到准、全、顺。因此,只要保证主要意思不丢、能够译出百分之七八十,就可以过得去,被接受。语言也不必完全忠实于发言人的说话风格,而是应该学会将长句切成几个短句来译,但不能不成句。
与同声传译相比,交替传译有一个有利条件。译员听不明白的时候可以客气地请讲话者重复一遍或适当进行一些解释。而同声传译的译员坐在同传厢子里,对有些字句未听懂或漏听时,是无法要求发言人重复。与同声传译和笔译相比,交替传译的另一个优势是,译员还可以借助声调、手势等来说明意思,达到传神传意的目的。坐在同传厢子里的同传译员和在幕后从事笔译的同志都是无法借助手势的。在做翻译的时候,交传译员如果不知道某一个词或字,还可以稍加解释,把意思译出来就行。要求与发言人同步说话的同传译员是绝没有时间进行解释的。可以说,交替传译的表达方式可以比同声传译和笔译灵活一些、丰富一些。三者相比,笔译的翻译质量要求最高,交替传译次之,同声传译更次之。但从翻译质量的时间上来看,这个次序就颠倒过来了。同传译员最没有斟酌和思考的时间。交传译员还可以在听的同时,边做笔记,边思考。笔译尽管常常有时限,但思考时间相对充裕一些,还可以查字典、咨询他人。
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笔译,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少差异,对从事不同翻译工作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在联合国系统、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口、笔译的人员是分开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如在欧盟,从事会议翻译的人属于会议翻译总司,而从事笔译的人则属于笔译总司。我国外交部翻译室的绝大多数同志历来是多面手,他们兼做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笔译。当然,鉴于年龄、翻译水平、工作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同志口译搞得多一些,年长一点的同志多搞一些笔译。也有一些同志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语言功底深厚,可以交传、同传、笔译齐头并进。但不管侧重于哪一方面,每一个同志都必须从事笔译,因为,笔译是基础。有平时笔译经验的积累,才能练出口译所需要的快速反应和熟练的语言转换能力。反过来,经常从事口译工作,经常接触活的语言、跟上形势的发展,才能不断丰富语言,提高笔译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译员应力争使自己成为“全才”,成为交传、同传,笔译都行的全面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