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复习 >

09考研政治冲刺必杀技《名师课堂》马哲篇六(2)

2008-11-09 
    二、 社会发展的动力

  考点6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二,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第三,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第四,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因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等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根本,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其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经济因素始终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即政治和思想因素的巨大反作用。

  (3) 社会发展是由以社会基本矛盾为根本动力的动力系统推动的。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这种循环往复运动,形成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史。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基本适应的,但又存在着不相适应的一面,其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也能够通过改革来解决。

  考点7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1)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实现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根本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我们党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思想。

  ①“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②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③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历史主体的角度,为把“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正贯彻和落实于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

  考点8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特殊人群共同体。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所决定的。阶级划分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也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生产有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2)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除了经济斗争外,还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要求我们:第一,要全面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第二,要具体区分阶级、等级和阶层,区分基本阶级与非基本阶级、阶级对抗和阶级差别;第三,要认清阶级关系的历史性和变动性,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阶级关系的特点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阶级社会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只能用此方法看待仍然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问题,而对于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已不再适用此方法。

  考点9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1)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2)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第二,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第三,革命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 社会改革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它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中,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形式。

  (4) 改革和革命一样,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两者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5)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因而“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考点10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科技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①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为获得这些知识体系所从事的认识活动和所建立的社会建制。技术是人们为了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手段、工艺和技能的总和。

  ②科技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它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它始终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它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有的社会建制。

  ③科技的主要社会功能:第一,认识功能。科技是通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来实现其认识功能的。第二,生产功能。科技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三,经济功能。科技进步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第四,文化教育功能。科技通过教育活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更新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五,社会政治功能。科技发展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创造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发挥科技社会功能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证。

  (2) 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科技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具体体现在: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一是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革,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三是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等趋势。

  ②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技的社会作用,但不赞成技术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力中其他要素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强调科技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强调社会诸因素尤其是生产力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考点11 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

  (1) 科技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2) “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技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实践的复杂问题。“全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社会建制问题。为此,应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技的社会环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

  (3) 伴随着“全球问题”特别是人类环境的恶化,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 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第一,它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第二,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考点12 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人类活动可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也可分为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唯物史观所使用的交往概念,一般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形式是指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方式,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

  (2) 交往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三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是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来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的交往活动既方便快捷又范围广大,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并对世界和平、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