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主要有两个知识点,一是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二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表示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孩子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基本上都能掌握这部分知识。
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时,孩子们很轻松、积极的说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排在后面数大。例如:34排在27的后面,所以34>27。
方法二:根据中间数来比较,就是用一个数来搭桥,比如比较30和45的大小,我们可以找一个中间的数“40”,40比30大,40比45小,所以30<45。
方法三: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比如58里有5个十,43里面有4个十,所以58>43。
最后,我们又举例了比较43和45的大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两位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高位(十位)上的数相同时,比较个位上的数。
第二个知识点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这是用来描述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的程度的一些词。如果两个数比较接近,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描述,如果两个数相差比较大,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描述。
为了使这节课更有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猜一猜
课前准备:一摞作业本,作业本的数量要提前数过。是我提前数过的(38本),我想让学生看了看,然后找一个学生猜一猜有几本。
师:老师手里有一摞作业本,(将作业本示意给孩子看。)谁能猜一猜这是多少本?
生:55本。
师:比55本“少的多”。
生:30本。
师:比30本多一些。
生:35本。
师:比35本也“多一些”。
生:39本。
师:和39相邻,但比39小。
全体学生欢呼:38本。
“老师,再玩一次吧。”孩子们意兴盎然。
“好的,这次我们来个猜书页。”我拿起数学课本,随手一翻,谁来猜一猜我翻到了第几页?
……
最后,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做这个游戏,看着他们兴奋、快乐的表情,合作的那么有序、和谐,感受到他们的思维在快节奏的节拍下依然灵动,让我突然感到: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的课堂。
下课以后,很多孩子对我说:老师,这节课很有趣,我很喜欢!如果我们每节课都像这样,“玩着”上课该多好呀。
“玩着”上课。是呀,这才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