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新教育实验学习考察总结(2)

2015-01-29 
在学校文化缔造上,提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描绘一张完美的蓝图,并不太难。行动起来,困难显山露水,实践是高度复杂的。

一个个热血的团队,一批批热爱艺术的勇士。海门附小的校长在报告中说;有的老师自己专门拜师学艺。有刻苦钻研精神的教师,他的发展会更快。

  正如一位名家给予的赞誉: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这次见到东洲小学祝禧校长,内心波澜起伏。第一次见到她本人,是在2011年莱芜一中的新教育报告会上。从她身上,我读到了一位校长的“全面”。那次让我震撼的是整个海门东小在阅读课程方面的探索、研究、运作与创新。在海门东小,阅读课程已渗透到语、数、外、艺、体、德等各个学科,数学老师读《儿童文学》,音乐老师读《生态环境》,体育教师读《孩提时代》……阅读已成为该校教师的家常便饭!更令人钦佩的是,祝禧校长23年读书不辍,从师专读到研究生,她用自己的读书履历影响着自己的教师团队,也影响着学校的每个学生。祝禧校长对教师读书的苛求与鞭策,造就的是儒雅的教师队伍和文雅的学生群体。“全民阅读”的理想和阅读氛围在祝禧的学校里逐步实现了。在她所做的读书调查中,她把教师读书分成了有意思的“两个时期”:过多阅读文学书籍,以致还“停留在浪漫期”;过分专注于专业书籍,又过早地“跨越了浪漫期”。在她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是该校的一名老师,我能合格吗?”--起码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读得少,思考也了了!还“停留在浪漫期”的我,面对读书反思这两样最普通的事,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径,作为老师,我倍感惶恐、空虚与不安!特别是小学教师这个“八爪鱼”的角色,读书的视野更要广。所以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自己就要努力成为一本底蕴丰厚的书,要有能力、水平、激情去思考去创造去玩转立校的理念、体制和做法,用文化的态度去缔造角角落落。要带好一所学校,要想出特色,首先看自己喜欢什么方向,有能力在哪个领域游刃有余地带好团队,不做无根之木,真正成为一个领跑者,一个锦上添花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成就一所学校的独特氛围,并非易事。海门东小从各种魅力社团到《魅力教室成长绿皮书》到如今的“大眼睛”影视课程的开发与运作,若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没有学校提供的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平台,没有健全的合作机制、评价机制是不会这样完美运作的,所以,再站在校长的角度,自己不断学习历练提升是人格引领的首要环节,带领团队、激励团队、发展团队,建立健全机制更为重要,既要宏观,更需微观。

  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从海门每个学校十来年项目推进的状态来看,海门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能量,高出我们一大截的专业水平也有目共睹,这种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参观的教师。学校,需要一批批热爱创新改革的勇士,一批批勇于献身的花木兰。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有一种向上的氛围,才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向前发展。

  反思,如何朝向完美

  在参观和欣赏了各校的精彩呈现和仅有的几节课堂展示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议:

  第一、任何探索和实践都走在路上,不可能一下子真正完整和美好的。各校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可谓百花齐放,舞台表演技艺精湛。在这背后,学校在实施推进过程中,是否真正凸显了孩子自主的力量,关注了绝大部分的孩子的生命体验?孩子能否自由轻松地参与到课程的实践中,进而发挥自由的个性?课程叙事和展演魅力当然是他们单方面给予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和一群孩子的。无论是校长的课程叙事,个别学生、家长的访谈视频,还是某位教师穿插叙述的小故事,只是以舞台概貌的形式呈现,细节的东西很模糊,真正缔造完美的教室,让这间教室,让这间教室里的课程,教室里的生活都朝向一种幸福完整,不仅仅是海门,应是我们全部学校和师生共同迈进和经营的教育生活。

  第二、任何教育改革的阵地当然还是在课堂。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还是在最自然的常态课堂和校园生活里,不是通过精雕几部剧作来实现的。从海门呈现的仅有的几节课堂展示,发现课堂并不很完美。一节引导孩子发现律动规律美的美术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只是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的游戏,而没有引领孩子真正归属到体悟对称律动的美感。一节《假如》读写绘课堂,教师想呈现的应是读、写、绘整合的艺术课堂,没有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拘泥于发挥孩子“假如”的想象力的激发,想象表达过程无限拉长,学生的灵感在絮絮叨叨中走入死胡同。仅仅局限在让孩子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让孩子在“假如”的问题上自己提出发现,绘画的,句子的,生与生互动,也许这堂课的效果更理想一些。《穿越百首名曲》的音乐欣赏课堂展示,是我最想看到的,这所学校这个年级的孩子的音乐基础在什么层次,这群上课的孩子的音乐鉴赏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他们进行乐感培养的“作坊活”我们窥见一斑:词曲格式、识谱听唱、听乐声谈体会、作为21世纪最美歌词的创作渊源、包括学堂乐歌的小知识点,文学的音乐的历史的若干知识都整合在这节课里面,这节音乐欣赏课的知识容量算比较大的。虽课堂效果一般,孩子的灵性没有激发出来,通过这么一节小课堂,看到我们与海门艺术教育层次上的差距。学校改革和师生成长的阵地永远是课堂,学校的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作为教师个体,追逐大流而不能忘了思考反思。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更要遵循孩子的认知水平,从孩子的角度和思维能力出发,多一些理性思考,打造课堂阵地,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

  略微遗憾的是,时间短暂,步伐太快,没有和海门的教师进行私下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只能从所见所闻中体悟他们的做法。具体的运作模式和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我还是很模糊的。

  回到我们自身。不可否认,我们莱芜也在做着类似的尝试,比如 “晨诵午读暮省”、 “完美教室缔造”、“儿童课程开发”、“学校文化缔造”等等,尽管有的较为扎实,但遗憾的是,没有理论支撑、不懈坚持和相关机制保障,有些“课程”如昙花一现,走走过场,有气势没力度,有气场不深刻,收效甚微。在学校文化缔造上,提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描绘一张完美的蓝图,并不太难。行动起来,困难显山露水,实践是高度复杂的。

  我们更为缺少的是自我学习的提升,从几次新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得出,我们的专业阅读势在必行,专业书籍中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阅读又更为紧迫。教师的知识层次,学校文化积淀的厚度,发展的模式思想、根固历史,方方面面,制约了向前迈进的步伐。但是,很多学校知难而上,学校的教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展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巴普洛夫说,在你的工作中,在你的探索中,要有入迷的热情。热情,是任何研究的第一步。有了热情,再加入理性的思考和反思,在任何一项教育活动中,课堂实践中,多问几个朝向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一哄而上跟风,回避问题,不反思不改进,做事情不浅尝辄止,保持执着,我们的教育会越做越好。

  吃过鲜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有了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人格会蜕变,教学水平会提高,就像常丽华老师所说,既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要全力以赴,破茧成蝶。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给予我思想启迪--新教育,需要我们用细水长流、不急不躁、淡定和谐的心态来做,否则只能是“徒有形式,而无实效”的跟风运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