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中西部的务工人员为了不让自己的经济实力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拼命的向东部城市进发。尽管他们在大城市里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但为了那稍微增加的工资,他们仍然选择留在大城市,成为社会最底层,最廉价的劳动力。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也同样成为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的诸多社会为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我和一些同学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留守儿童分布广泛,这并不是某个村庄特有的现象,并且,每个村庄的留守儿童数量不低,有的村庄情况比较乐观,只有少数几个家庭如此,可更多的村庄却是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在村子里你能看到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家庭问题
1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
这些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这些监护人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的生活条件很差,所以监护能力很低。由于他们家境不富有,在家的老人还要承担种地的责任,有的家庭还要喂养牛羊等。他们每天忙的连自己都无暇顾及,饥一顿饱一顿的,更别提孩子了。对于孩子,他们也只是给点饭吃,其他的也是无能为力。反而是孩子在农忙时节还要帮助他们做农活,做家务,有时候忙的连饭都吃不上,怎么有心思学习呢。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
2还有部分孩子是寄养在亲戚家
这类孩子比较容易自卑,他们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毕竟不适合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亲戚们表面上对他们很好,可也是只管管吃喝,帮他们洗洗衣服。有时忍不住了也会对他们呵斥,打骂。所以这些孩子在亲戚面前是很听话的,总是束手束脚,不敢说话,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很懦弱。可也有一些脾气倔的,会和自己的亲戚顶撞,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对于这些根本管不住的孩子,亲戚也无可奈何,不如放任自流了,他们又成了人们口中“野孩子”。
3上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年龄普遍较大,在8岁以上,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且家庭情况较上面两类好一些。他们虽然一直生活在学校的堡垒中,但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由于学校监管不力,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又加上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 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孩子行为越轨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比重较大。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部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 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
2学校监管无力,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学校的老师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也只能进行一些罚站,重写的措施,并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有的班上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老师根本无法一一顾及。
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从很小就离开了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
爷爷奶奶对他们也只是吃喝的保障,很少和他们交谈。即使之间有交流,也是一些饿了吗之类的本能问题,不会涉及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不能从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孩子自然也不会主动找他们交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内向不爱讲话,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会自己藏在心里,不会向他人吐露他们的心声。就算逢年过节,见到父母一面,也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他们的性格由此形成,内向怕事,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很难改变,对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2自卑心理障碍。失去父母的童年完本就不完整。看到其他的孩子有父母牵着手,母亲为他擦汗,爸爸为他遮风,而自己却是孤单单的一个人。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感觉自己好像少了什么,到那里都不敢大声讲话,走路也是挨着墙角,生怕被别人看见了,笑话自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是极度渴望被关注的,可是却没有勇气接受大家对他伸出的友好之手。因为他们在心里面看不起自己,更看不起别人的关心,他们会把那当成嘲笑和讥讽。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五、留守儿童的解决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就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心,我们国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确保他们落到实处。
2.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 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还要动 员全社会的支持。现在我们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另外我们现在针对家庭在城里做 工,我们办理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3.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