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全木斗拱结构、呈八角型的旋螺殿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尤抱琵琶半遮面地屹立在山顶的围墙内,幽姿清雅古朴,存世一千四百多年而不败。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颗铁钉为特点,被人们公认为中国阁楼建筑之经典。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评价: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可惜,旋螺殿四周没有相应的古建筑为其铺垫和衬托,便显得孤单而萧索。站在围墙外面,望着孤零零的旋螺殿顾影自怜地默默矗立,整日与古树老藤对语,就有些犹豫起来,是否值得花钱买门票进去?进,我们确实难知建筑学的奥妙。退,这么长久的情结未得解决又有些觉得遗憾。于是友人想出一个歪点子,与收门票的老大娘商量,看能否在着旅游淡季时分打打折。老大娘说没有这个规矩。友人退一步商量,那么能否同意我们不进旋螺殿内参观,只站在进门的石梯上拍两张留影?没想到,老大娘竟无可无不可地默许了。我们一行人便轮换着站在登上旋螺殿的石级前拍起了留影照,以这种虚假不实的方式,了却多年对旋螺殿的萦怀之情。
走出来的我们在夸赞老大娘的同时,一下回过神来,不禁哈哈大笑。既然照片都拍摄了,跟进去参观了旋螺殿又有什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于我辈这种对古建筑一窍不通的人来说,有照片作为“某君到此一游”的证明可作为表白和炫耀,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大家开怀笑声在旋螺殿下的龙凼水潭引起一片回应。然而,这回应不知到底是在嘲笑还是在嘉许我们的自欺欺人。
本散文作者:戊子
从旋螺殿出来,本来稀稀落落的小雨又密集了起来。走上公路,想等乘路过的班车,但是,又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便有人建议边往回走边等班车。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冒着细雨,一路说笑着往回赶。老天好象只是惩戒一下我们对古建筑的不恭,只将我们的头发略略打湿,便停住了。也许又想嘉奖我们的特意游览,雨刚停住,班车也刷的一声停在了我们面前……
按照导游的安排,回镇后从李庄的古民居参观起,然后从慧光寺的后门进去上香。走“后门”又是充当导游的“老李庄”的歪点子,她们对李庄的熟悉,就如身上的衣服有多少颗扣子一样清楚,而且,也只有“老李庄”才办得到。我们是游客,当然一切悉听尊便,能省几个门票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庄的古民居由于史无前例的破坏和逐年的拆除淘汰,已经所乘不多。惟有羊街和水井街一带经过修旧如旧后保持原貌较为完好些。走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还是能够感受到一点古镇的味道。特别是像胡家大院等那些小巧别致的四合院,依稀还能展现古时的场景。在参观古屋里面陈设的那些木制雕花的古家具时,给人一种像进入了时光隧道一般,一下就将人拉回到明末清初小镇殷实人家过日子的年代去了。不过,胡家大院的规模不大,小巧别致的一个院落,青瓦房的柱梁木材虽然笔直,却直径都不是很大,加上梁柱上的土漆都剥落尽净,露出已见风化的树木纤维,就更显陈陋了。回想起我家原来居住的老屋那种分下厅、正厅、上厅的规模,以及那笔直壮硕的梁柱,雕刻着精致图案的柱墩和花窗,高朗的屋脊上雕塑的兽型图案中间繁体行书的“福”“禄”“寿”“喜”,以及阿婆、母亲的古老宁式床、吃饭用的绘有腾龙图案而薄如蝉翼的小瓷碗等等等等,眼前的古景似乎也就显得美中不足了起来。
从古民居出来,导游带我们从慧光寺的后门进去,发现各个殿宇都呈现出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神像也雕塑得高大雄伟。进入正殿,一个真资格的导游正在给一批游客讲解进殿进香的“常识”:她说,正殿一般设有三扇门。左侧的一扇称为“智慧”门,中间的是“空门”,右侧的是“方便门”。一般应该由左侧的“智慧门”进,上完香后从右侧的“方便门”出。最好不要从中门进去。佛家所谓的遁入“空门”,中间这扇门就代表这个意思。看来,善男信女即要不时进香许愿,那么还是应该了解一些进香的“常识”才好。
我们几个男同胞都没有信佛的,于是,便甘当提包携物的杂役,在慧光寺外面的茶馆里喝茶等她们。
在喝茶时,友人给我讲了创造李庄特产蒜泥花生的传人何老幺的一个花边新闻。
何老幺经营的蒜泥花生随着游客的不断增长,越做越有知名度了起来。当钱包也越来越鼓后,也应了男人有钱便变坏的规律,公然另找了一个年轻的女人替他生儿子传承“香火”。未离婚的老婆当然不愿意何老幺停妻另娶。何老幺厉声宣布,哪个叫你阿不出个带把儿的?你要闹,就离婚!大家共同打下的江山,哪有那么撇脱拱手相让他人的道理,然而,又吃不过何老幺,于是只得隐忍了。结果,新“讨”的女人第一胎还是不争气,仍然生的是女娃儿。为了达到目的,何老幺又从新再寻觅。第三个女人的肚皮还相当争气,第一胎就生了个儿子,完成了何老幺的心愿。没想到,喜事连连,第二个女人也不甘落后,第二胎上也给何老幺生了个儿子,意想不到的喜讯简直把何老幺给喜呆了。现在,李庄古镇的外来游客越来越多,何老幺的蒜泥花生生意将会更加红火。我突然联想到眼前的历史文化古镇李庄。何老幺在未发迹前似乎也与李庄未与同济等拉上姻亲以前有些相似。经过抗战文化与渊源历史勾连融会后,经过媒体的不断发掘、宣传后,今天的李庄已经今非昔比。声名雀起后的李庄何去何从,吃历史的老本呢,她显然不如周庄。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吧,羊街的狭小似乎又未必能生成那么坚挺的力道以吸引游人。而偏街小巷刺耳的打磨雨花石的兹兹声却很让人担心,哪天会不会再爆出何老幺类似的花边新闻来呢?
[诗经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元稹诗词][李清照诗词鉴赏][屈原诗词鉴赏][杜甫诗词]
[李商隐诗词][苏轼诗词鉴赏][乐府诗词鉴赏][白居易诗词][杜牧诗词][陆游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孟浩然诗词] [韦应物诗词] [辛弃疾诗词鉴赏][陶渊明诗词鉴赏]
[王维诗词][其他唐诗][柳永诗词鉴赏][其他诗词鉴赏] [黄庭坚诗词鉴赏] [其他宋词鉴赏]
[现代爱情诗][英文爱情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短篇散文][伤感散文][古代爱情诗][经典爱情诗][抗震救灾诗歌][奥运诗][爱情散文][英语散文][伤感爱情诗][名家爱情诗]
[诗词名句][诗歌朗诵稿][抒情散文][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哲理散文] [网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