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常用工具 > 诗词鉴赏 > 散文 > 写景散文 >

写景散文:拙眼看李庄

2014-03-16 
李庄自古以来一直与南溪保持着千丝万缕的隶属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南溪地处长江以北,李庄地处长江以南,两地
    李庄自古以来一直与南溪保持着千丝万缕的隶属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南溪地处长江以北,李庄地处长江以南,两地相距仅二十来往公里。不过,在公路未修通前,李庄到南溪全是靠水路作为交通,交通不便不说,还附带隔河千里之嫌。

    李庄古镇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已经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南溪最早的县治所在地便设在李庄,宋乾德(963~968)中县治所迁仙源坝奋戎城(今天的南溪县城)后,李庄便一直属于南溪县的一个区。83年9月起,划归宜宾市管辖,拆区改镇。

    李庄古镇因为狭小,一直处于“养在深宫人未识”的境地,导致李庄火起来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为避二战战火,远从北京、上海迁来的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文化机构的名气,另一方面,李庄确实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例如,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的旋螺殿(原称文昌宫),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现在保持比较完好的禹王宫(慧光寺),清朝年间修建的四合院民居等,都能展现出李庄镇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最关键的是当抗战文化与悠久的历史联姻后,其发挥出来的独特的价值,是很值得游人景仰的,也是最值得李庄人骄傲的。

    抗战时期的1940年,李庄以她那瘦弱的双肩承载了避难的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等当时中国颇为知名的文化机构,为中国文化人在战火纷飞、外敌入侵时仍然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摆放三尺书桌而赢得世人的敬仰和瞩目,以当时仅有四、五千居民的小镇接纳一万多人的气度而深得世人赞叹。是他们为众多学者、莘莘学子能够继续研读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相对安静的环境和条件,由此一举成为抗战文化的大后方。仅此,小镇李庄已经功不可没。

    我是本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了生计,去过几次李庄。那时,因为来去匆匆,根本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浏览和欣赏她。当然,那个时候的李庄也相当狭小,只有几条古老而逼仄的街道,成井字型坐落在南溪西南的江边上。沿江一带零星地散落着一些已见衰败的老式民居,小镇周围全是关山(坟山)和农田。大量的古迹早在文革中几乎销毁殆尽,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流连的了。旋螺殿的名声尽管如雷贯耳,李庄“共大”(原宜宾学院前身)也耳熟能详。但是,一来两者都离李庄镇有一定的距离(两者离镇上都相隔大约2.5~3公里的样子),且当时的路全是小路,不好走,于是便只好遗憾的放弃了。

    今年,四川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作为已经申请并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李庄,在近几年逐渐在恢复其历史文化旧貌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较多资金的注入改造,且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又将李庄作为宜(宜宾)长(长宁)路中的一个重要景区开发宣传,说明李庄早已今非昔比,颇具古镇规模了。于是,便一直想再去实地浏览一番,看看按原貌恢复的古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可以顺便去拾回那年没去成旋螺殿一睹名胜的遗憾吧。

    我们是早上从南溪打面的到的涪溪口,大约花去了二十多分钟,然后顺着一条石板铺就的斜坡道来到江边,乘8:40分开往李庄的班船。船是简陋的铁驳船,顺船舱两壁各设了一排简易的木版座位,供旅客旅途休息。为了避免日晒雨淋,船舱用厚厚的蓬布遮挡,因此,光线比较暗淡。从船头走进船舱时,要经过一个斜坡式的舱板,必须小心挪步才能谨防滑倒,那种小心翼翼的狼狈样子会被坐在舱内的人一目了然。不过,很少乘坐这种船的人大多是这个狼狈像,也就不觉得难为情了。

    等在靠船舷的木版上坐下来后,才能真正领略到所谓座位简陋的简陋程度。光、硬不说,还灰尘泥迹的,必须垫上一张旧报子方可落座。还有一点,就是船停泊着时舱内的空气也相当混浊,特别是刮西风,就更加地糟糕。这时只要有一个人在靠近船头的地方吸烟,那么,全船的乘客也会受到烟味的荼毒。再加上仓内并不宽敞,乘客分别对坐着就显得比较的局促,有一种眼光不知往哪里放为好的感觉。好在从涪溪口逆水而上只需30分钟左右的航程,从船头望出去,看看两岸山水,听听马达突突的轰鸣和急急灌入船底的流水拍击船底和船舷的蓬蓬水声,也还是不觉枯燥了。
本散文作者:戊子

    船靠岸,沿着石级登岸,在船上便远远看见的奎星阁一下在眼前展开,尽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按图索骥重建的奎星阁,仍然能给人一种古朴而恢弘的气度。古镇的印象,多半都在这第一眼的感觉中悄悄地先入为主了。再看新开辟的滨江路两边,仿古建筑一字儿排下去,水泥路边错落站立的仿古建筑虽然给人一种土洋结合的不实与矫情,但街道的整洁和响亮还是有些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

    同行的友人中,有两位是老李庄。他们便主动承担起为我们导游的任务来。根据他们的安排,先沿着滨江路(现在的路牌上称为顺河街)往西一直走下去,过禹王宫(慧光寺)到东岳庙(原同济大学校址便设在此)观光,然后由同济大道前段插入游月亮田的泥石路,参观原中国营造社旧址,再回首,去游览旋螺殿。回来时去走一走羊街,参观古民居……

    大家先在同济广场上的帆船型纪念碑旁略作流连,便顺着同济大道往南,开始了原定的游览计划。等插进去月亮田的泥石路没多远,看见一路并无多少可以入眼的风景,同行的友人便提议终止此趟游程,改去参观旋螺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便原路踅回,直奔我昔年未解的情结——旋螺殿而去。

    笔直而呈倾斜坡状的同济大道显然是刚筑就不久,因为从大道两旁篱笆式栽种的楠竹绿化带刚成活的形状来看,就完全可以断定。不过,新颖的路灯和木制的花坛列队道旁,还是给人一种宽敞、新潮加扑拙的味道。大道尽头是东西向延伸的宜长路,这里修筑了一个仿古牌坊,上书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欢迎您。看到这种带扇情的标语标牌,还是颇有些让人兴奋的。去旋螺殿便要从牌坊下过,往西南方向行。这时,天上竟然稀稀落落地飘起了小雨,象是要考验我们的诚心。同行中年龄较长的已经有些犹豫,说出了“看来旋螺殿是去不成了”的话。我是铁了心要去的,所以鞭策说,这雨下不大的。大家听到这么说,还是继续往前走。充当导游的友人说,我们搭乘一段便车吧,这样又可以省脚力还可以躲雨。大家都说好。于是“导游”挥手拦下了她老公运输公司跑李庄至宜宾的班车,上车不一会就达到了离李庄镇大约两公里半的旋螺殿。下车时,雨已经没有下了。而旋螺殿已经巍然矗立在公路对面的半山之中了。


    远远望去,全木斗拱结构、呈八角型的旋螺殿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尤抱琵琶半遮面地屹立在山顶的围墙内,幽姿清雅古朴,存世一千四百多年而不败。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颗铁钉为特点,被人们公认为中国阁楼建筑之经典。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评价: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可惜,旋螺殿四周没有相应的古建筑为其铺垫和衬托,便显得孤单而萧索。站在围墙外面,望着孤零零的旋螺殿顾影自怜地默默矗立,整日与古树老藤对语,就有些犹豫起来,是否值得花钱买门票进去?进,我们确实难知建筑学的奥妙。退,这么长久的情结未得解决又有些觉得遗憾。于是友人想出一个歪点子,与收门票的老大娘商量,看能否在着旅游淡季时分打打折。老大娘说没有这个规矩。友人退一步商量,那么能否同意我们不进旋螺殿内参观,只站在进门的石梯上拍两张留影?没想到,老大娘竟无可无不可地默许了。我们一行人便轮换着站在登上旋螺殿的石级前拍起了留影照,以这种虚假不实的方式,了却多年对旋螺殿的萦怀之情。

    走出来的我们在夸赞老大娘的同时,一下回过神来,不禁哈哈大笑。既然照片都拍摄了,跟进去参观了旋螺殿又有什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于我辈这种对古建筑一窍不通的人来说,有照片作为“某君到此一游”的证明可作为表白和炫耀,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大家开怀笑声在旋螺殿下的龙凼水潭引起一片回应。然而,这回应不知到底是在嘲笑还是在嘉许我们的自欺欺人。
本散文作者:戊子

    从旋螺殿出来,本来稀稀落落的小雨又密集了起来。走上公路,想等乘路过的班车,但是,又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便有人建议边往回走边等班车。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冒着细雨,一路说笑着往回赶。老天好象只是惩戒一下我们对古建筑的不恭,只将我们的头发略略打湿,便停住了。也许又想嘉奖我们的特意游览,雨刚停住,班车也刷的一声停在了我们面前……

    按照导游的安排,回镇后从李庄的古民居参观起,然后从慧光寺的后门进去上香。走“后门”又是充当导游的“老李庄”的歪点子,她们对李庄的熟悉,就如身上的衣服有多少颗扣子一样清楚,而且,也只有“老李庄”才办得到。我们是游客,当然一切悉听尊便,能省几个门票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庄的古民居由于史无前例的破坏和逐年的拆除淘汰,已经所乘不多。惟有羊街和水井街一带经过修旧如旧后保持原貌较为完好些。走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还是能够感受到一点古镇的味道。特别是像胡家大院等那些小巧别致的四合院,依稀还能展现古时的场景。在参观古屋里面陈设的那些木制雕花的古家具时,给人一种像进入了时光隧道一般,一下就将人拉回到明末清初小镇殷实人家过日子的年代去了。不过,胡家大院的规模不大,小巧别致的一个院落,青瓦房的柱梁木材虽然笔直,却直径都不是很大,加上梁柱上的土漆都剥落尽净,露出已见风化的树木纤维,就更显陈陋了。回想起我家原来居住的老屋那种分下厅、正厅、上厅的规模,以及那笔直壮硕的梁柱,雕刻着精致图案的柱墩和花窗,高朗的屋脊上雕塑的兽型图案中间繁体行书的“福”“禄”“寿”“喜”,以及阿婆、母亲的古老宁式床、吃饭用的绘有腾龙图案而薄如蝉翼的小瓷碗等等等等,眼前的古景似乎也就显得美中不足了起来。

    从古民居出来,导游带我们从慧光寺的后门进去,发现各个殿宇都呈现出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神像也雕塑得高大雄伟。进入正殿,一个真资格的导游正在给一批游客讲解进殿进香的“常识”:她说,正殿一般设有三扇门。左侧的一扇称为“智慧”门,中间的是“空门”,右侧的是“方便门”。一般应该由左侧的“智慧门”进,上完香后从右侧的“方便门”出。最好不要从中门进去。佛家所谓的遁入“空门”,中间这扇门就代表这个意思。看来,善男信女即要不时进香许愿,那么还是应该了解一些进香的“常识”才好。

    我们几个男同胞都没有信佛的,于是,便甘当提包携物的杂役,在慧光寺外面的茶馆里喝茶等她们。

    在喝茶时,友人给我讲了创造李庄特产蒜泥花生的传人何老幺的一个花边新闻。

    何老幺经营的蒜泥花生随着游客的不断增长,越做越有知名度了起来。当钱包也越来越鼓后,也应了男人有钱便变坏的规律,公然另找了一个年轻的女人替他生儿子传承“香火”。未离婚的老婆当然不愿意何老幺停妻另娶。何老幺厉声宣布,哪个叫你阿不出个带把儿的?你要闹,就离婚!大家共同打下的江山,哪有那么撇脱拱手相让他人的道理,然而,又吃不过何老幺,于是只得隐忍了。结果,新“讨”的女人第一胎还是不争气,仍然生的是女娃儿。为了达到目的,何老幺又从新再寻觅。第三个女人的肚皮还相当争气,第一胎就生了个儿子,完成了何老幺的心愿。没想到,喜事连连,第二个女人也不甘落后,第二胎上也给何老幺生了个儿子,意想不到的喜讯简直把何老幺给喜呆了。现在,李庄古镇的外来游客越来越多,何老幺的蒜泥花生生意将会更加红火。我突然联想到眼前的历史文化古镇李庄。何老幺在未发迹前似乎也与李庄未与同济等拉上姻亲以前有些相似。经过抗战文化与渊源历史勾连融会后,经过媒体的不断发掘、宣传后,今天的李庄已经今非昔比。声名雀起后的李庄何去何从,吃历史的老本呢,她显然不如周庄。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吧,羊街的狭小似乎又未必能生成那么坚挺的力道以吸引游人。而偏街小巷刺耳的打磨雨花石的兹兹声却很让人担心,哪天会不会再爆出何老幺类似的花边新闻来呢?

  


本散文作者:戊子

唐前诗词鉴赏 唐代诗词鉴赏 宋代诗词鉴赏

[诗经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元稹诗词][李清照诗词鉴赏][屈原诗词鉴赏][杜甫诗词]
[李商隐诗词][苏轼诗词鉴赏][乐府诗词鉴赏][白居易诗词][杜牧诗词][陆游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孟浩然诗词] [韦应物诗词] [辛弃疾诗词鉴赏][陶渊明诗词鉴赏]
[王维诗词][其他唐诗][柳永诗词鉴赏][其他诗词鉴赏] [黄庭坚诗词鉴赏] [其他宋词鉴赏]

爱情诗 诗词专题 散文

[现代爱情诗][英文爱情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短篇散文][伤感散文][古代爱情诗][经典爱情诗][抗震救灾诗歌][奥运诗][爱情散文][英语散文][伤感爱情诗][名家爱情诗]
[诗词名句][诗歌朗诵稿][抒情散文][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哲理散文] [网络散文]

毛泽东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描写类诗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