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班河的西岸是文化旅游区,维多利亚桥西即是剧院和文艺中心,其南则是有名的南岸公园( THE SOUTH BANK )。由1988年世博会旧址改造而来的南岸公园( THE SOUTH BANK ) 占地16公顷,公园沿河而建,河岸逶迤,绿茵如锦,碧水蓝天,明净而欢畅。广阔的园内有人工海滩、人工湖、游泳池、碑亭、博物馆,还有贡德瓦那热带雨林保护区。区外张着一张巨大的网,网内是河流、瀑布及各种热带雨林植物,处处充斥着浓浓的亚热带风光。公园里多的是树,赏心悦目的是绿,心旷神怡的是静,心领神会的是悠然自得。人们在沙滩上晒太阳、在湖里戏水、在小径上徜徉,或是单个独人遛滑板,练长跑,骑自行车,携妻带儿的一家子在林荫道上推车徐行,一付悠闲自得的样子
从桥头归来,踯躅布里斯班闹市区乔治街的市政广场。广场上有许多形象逼真的雕塑:神态潇洒的英国绅士,骑马持矛的中世纪武士,怀抱孩子的妇女,含饴弄孙的老人,据说是旧时出征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的场景。似水东流的时间消释了历史的恩怨,斑剥陆离的铜绿却积淀着岁月的感慨;传神动人的世态百相刻画出人世的冷暖,哀兵必胜的理念也蕴涵和平的期盼。雕塑的脚下,一群群啄食的鸽子旁若无人地在草坪上跳跳蹦蹦。也许它们早就养成了和人共享着这片蓝天绿地的习惯,人来人往都不曾破坏宁静和安详。鸽子脚上铜铃在晨风中碰撞出悦耳的“丁当”,响应它们的是孩童追逐奔耍着的天真无邪。布里斯班的市政厅广场是个历史和现实共处的场所,典雅明快的市政厅大楼,古朴、凝重的布里斯班大教堂,周围则衬托着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布里斯本市政厅(CityHall),是布里斯本的标志,也是澳大利亚最富丽堂皇的市政厅。这座具有意大利典型新古典主义派风格的棱柱型塔式建筑建于1930年,通体用棕黄色砂石建成,高76米高,钟楼上的大钟每隔十五分钟就要敲响一次,声音铿锵而悠扬。似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把祝福传送到的四面八方;似激越跳荡的城市脉搏,把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返回到城市的心脏。而今,作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厅已对开放,让成千上万的仰慕者一睹旷古的神韵和靓的风采。 文/sunmg
下午,去郊外考他山( COOTHA MOUNTAIN)鸟瞰布里斯班市容,布市人引以为自豪的住宅风格多元化景观尽入眼底:城内既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又有殖民时期的古朴老屋;幢幢高楼灵动而张扬,座座别墅古典而含蓄。蒸腾在城市上空的不仅是繁华热烈的都市气氛,更有宁静恬淡的乡镇风味。花花绿绿的一片,衬着青山绿水,映着蓝天白云,丰富多彩是蕴含着恬静和谐。在澳大利亚,工作在城中,居住在郊区是一种普遍的时尚。由于交通方便,加上崇尚独立,人家的住宅并不象中国的城市那样连片建造,也不象中国乡间别墅的重门叠院、深奥莫测,一幢幢外型别致的小别墅散落在公路二旁。小别墅的建筑面积一般在200--300平方米,单层,下面是车库,没有围墙,只有草坪,整个别墅就座落在如锦绣如梦幻的花木丛中。房屋多采用装配式结构,四壁大多是荷绿或奶黄色的混凝土墙,屋顶就五花八门了。或是混凝土板,或是大平瓦,也有金属顶的,屋顶的颜色更见百花齐放,或蓝或黄,或橙或棕,不像中国的一式黑不溜秋,格调悠雅别致。多元文化自有多元文化的看点,大度包容、鼓励竞争,带来的是活力和创新。
夜来在街区闲逛。过了5:30,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停止了营业,街上的行人也渐见稀少,街头却华灯齐放,给城市添加了另一番神韵。打烊了的商店依然灯火通明,隔着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还有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夜深了,人静了,满街的灯火却依旧,仿佛一群忠诚的卫士,不知倦意地守卫着宁静和安详。
在布里斯班逛大学
在布里斯班逗留的日子里,同事中有人突发奇想,提出要参观澳洲的大学,看一看国内日渐升温的“澳洲热”究竟何种景象。热情的东道主很快安排好了一切。
顺着宽阔的林荫大道,汽车很快驶入了草木芬芳的布市郊外。澳州的大学并无高大的围墙,无边的绿树勾画出的学校的框架;澳州的大学也没有壮观气派的校门,既没有北大那样金碧辉煌的门楼,也没有清华那样高傲挺拔的照墙。几幢教学楼围成了园环型的中心广场,其中一座建筑的墙上钉着一块铜牌,端庄地刻印着“QUEENSLAND UNIVERCITY”的一行文字,校园里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体形庞大的图书馆竟然是装配式的顶棚建筑。这就是始建于1910年的昆士兰大学,这就是澳洲八强之一的昆士兰大学。
没有围墙的校园,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从古以来被称为“象牙之塔”的高等学府也如同春潮般涌动着开放、创新的理念。澳洲的大学肩负着教学和科研二大任务,实际承担着大学和研究所的二大功能,学校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我们首先访问的化学研究所,她的主攻方向是生物药品的研制。在国人的概念里,无非是从富含某种药用成分的动、植物体中提取、浓缩、加工,然后开发成一种奇货可居的新药。澳大利亚人走的却不是这么一条路,他们先是从动、植物体中提取有效成分,经过药理、病理试验,确证它的功效、禁忌和使用方法。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广拓原料途径,寻找动、植物的替代。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新药开发的周期要长,投入的开发费用也会急剧增长,这一点谁都明白。但他们为什么近路不走走远路?回答十分简单,却又让人感到震撼:植物、动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存繁育的权利!为了生存的美好,人与自然必须融洽地和谐相处,更何况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解决原料供应,为药品的工业化生产铺平了道路,原料源源不绝,制造成本自然日渐下降,既保护了生态,又泽惠了公众,一举而三得,何乐而不为焉!
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的澳洲,社会的需求为大学的科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课题,也为无数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提供了脱颖而出的绝好机会。昆士兰大学有一个核磁共振研究所,专门开发医用核磁共振仪软件。因为达到了仿真的精确程度而大大提高核磁共振的造型性能,德国西门子公司每年都与之签订数千万美元的订单,而本校的精密铸造研究所也因为使用了这一软件而大大提高了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性能水平。大学搞科研,经费哪里来?据校方介绍,大学的开支60%来自政府拨款,40%则来自科研项目--由企业提出科研任务并提供研究费用。科研年年搞,层次年年高,人才从哪里来?聪明的澳大利亚人把目光盯住了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下一代,从学生抓起,在培养中提高。据昆士兰大学学生处介绍,澳大利亚的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申报科研项目,只要选题得当,都可以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这在国内似乎不可想象。长期以来形成的母鸡孵小鸡式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眼睛多少蒙上一层充满爱怜的雾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的领导,在大多数国人的眼里,二年级的大学生乳臭未干,象是一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面对着陌生的世界手足无措,懦弱、娇嫩,甚至还有点懒惰。学校对学生的定位是如此的天差地别,谁又会去不识事务地磨练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发掘他们激扬的创造性? 文/sunmg
接着我们又访问了昆士兰科技大学( QUEENSLAND UNIVERCITY OF TECHNOLOGY,简称QUT)和葛利佛大学( GRIFFITH UNIVERCITY ),情况大同小异,但印象却越来越深刻。国人常常议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方向,七嘴八舌,热闹非凡,但可惜说了半天还是说不到点子上。在澳大利亚人看来,办学只有二个原则:一个就是孔夫子几千年前说过的“有教无类”,人人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另一个则是贴近社会,服务就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是办学的方向。只有3万多人的葛利佛大学开课300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设立专业50多个,文化、艺术、工商、管理、法律、教育、体育、运动、医疗、保健、金融、保险、人类移动、心理学、水产学、信息技术、建筑学、工程学、nano技术、生物技术、生态环境学、生物化学、海洋生物、计算机、媒体研究、信息地理和数学等等,称得上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人担心师资力量,有人担心教学设施,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但也总不能把担心作为得过且过的理由。近年来,国内的教育投入日增夜长,教育设施和教育条件日新月异,全社会的重视理应推动教育改革的扬帆远航,但可惜的是,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学校的浮躁之风甚嚣尘上,敬业精神却日渐消沉。我们在葛利佛大学参观了一个信息地理研究所,教授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我们当然毫不客气地点击“中国”,原本是想凭着我们对国情的了解,量一量研究所的葫芦里究竟装有多少药。先点省,次点市,再点县,甚至点到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电脑屏幕上不断地显示出一行行数据和一帧帧图片,不仅有有城市风貌和名胜图片,还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面积,人口多少的数据,甚至上一年(有的县、乡是二年前)的主要经济数字,细致的程度让我们吓了一大跳。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遥感遥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使古人梦想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变为现实,但正如陈毅元帅所说:“电气化,自动化,总要人,按一下”,更何况那么多繁复纷纭的数据采集又是何等宏大的工程!面对澳大利亚人执着的敬业精神,除了“佩服”,我们还能说什么?凭着这样执着奉献的敬业精神,世上还有多少难事、烦事、尴尬事不能办好?
澳大利亚的教育、科技体制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体制。大学担负着教育和科研的任务,而称为研究院、技术中心的研究所则主要承担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的重任。昆士兰州先进技术中心(QUEENSLAND CENTER FOR ADVANCED TECHNOLIGIES)主要开发精密铸造的应用技术,而联邦基础工业部所属的食品科技中心( CENTER FOR FOOD TECHNOLOGY )主要从事海产品产后加工、贮存运输和产后服务。我们还参观了农业门类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CSIRO divISION OF TROPICAL AGRICULTURE),特别感兴趣的作物生长室,通过模拟澳大利亚各地的日照、雨量、气温、土质等作物生长条件,摸索作物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当地化和合理化,确实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特别引起我们浓厚兴趣的是新技术园区,澳大利亚的新技术园区有点类似国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内的做法往往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动,政策推动,至少也是政府牵头、政府协调。而在澳大利亚则是完全的民办民营。新技术园区往往由大学牵头,社会投资,实行股份制企业的运行方式。管委会由项目投资的董事组成,但却由拥有技术的教授负责园区的经营管理,“技术权威”名正言顺,而园区的发展更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壮大。全澳洲有数不清的新技术园区,门类也复杂繁多,多数规模不大,没有国内开发区的壮观,但那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势让人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量。
[诗经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元稹诗词][李清照诗词鉴赏][屈原诗词鉴赏][杜甫诗词]
[李商隐诗词][苏轼诗词鉴赏][乐府诗词鉴赏][白居易诗词][杜牧诗词][陆游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孟浩然诗词] [韦应物诗词] [辛弃疾诗词鉴赏][陶渊明诗词鉴赏]
[王维诗词][其他唐诗][柳永诗词鉴赏][其他诗词鉴赏] [黄庭坚诗词鉴赏] [其他宋词鉴赏]
[现代爱情诗][英文爱情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短篇散文][伤感散文][古代爱情诗][经典爱情诗][抗震救灾诗歌][奥运诗][爱情散文][英语散文][伤感爱情诗][名家爱情诗]
[诗词名句][诗歌朗诵稿][抒情散文][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哲理散文] [网络散文]